2)第二十二章 京观筑灵武_银枪不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黄巾军大开杀戮之心。

  ······

  次日天明,天光放晓

  黑夜逐渐远去,犹如凶猛般的洪流也逐渐褪去,渐渐趋于平静。

  只是,如今的谷底却是不足以一片狼藉来形容,林立的帐篷早已承受不住洪水压力,被一冲而散。

  最为重要的,谷底水声嘀嗒声渐响,逐渐流淌着,其间却是浮尸遍地,羌胡尸首遍布整个大水当中。

  总之来说,谷中的惨状不足以言语来形容!

  虽此时略微有幸存的羌人躲过山洪的冲击,正在四处奔逃着。

  可下一刻,汉军士卒纷纷弃马,结成步军之阵,逐步在赵云的指挥下,向谷底杀来。

  之所以会弃马而攻,主要是由于山洪才刚刚褪去,谷中淤泥松动,洪水渐流。

  这情势却是不适合以骑士发动进攻。

  “将士们,瞄准幸存羌卒,发射!”

  狂奔至谷底,赵云掌中银枪一挥,便下令汉军士卒,弯弓搭箭,向谷中扫射着。

  经过一夜的深思,其心性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没有了先前的悲天悯人,逐渐接受了如今的身份。

  对付异族,绝不能心存仁慈!

  号令传下,张二牛率先持弓,领导汉军弓箭手上前,纷纷持弓而立,瞄准着。

  “放!”

  下一秒,随着箭矢射出,遍布上空的箭矢便接踵而至,直直落入谷中。

  转眼间,箭矢所至,却是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无处躲藏的羌人只能忍受着在箭雨中挣扎着。

  “啊,啊!”

  此起彼伏的嘶吼声徐徐响起,锋利的箭矢犹如一根根夺命的幽魂,射穿一名名羌胡身躯。

  一时,羌人中箭倒地,血与水却是逐渐交合在一起,染红了谷底的山洪之水。

  随着漫天的箭矢所过,羌人的生存空间也遭到压制。

  箭雨过后,军司马赵云手持银枪,高吼着:“全军,攻击,斩尽羌胡,平定叛乱。”

  一声由外而发的响亮声,透彻着无尽的威势,汉军士卒一齐而攻。

  乱军中,赵云挥舞银枪,冲杀在前,领军入谷,长枪雷动,将幸存的羌胡一一扫落。

  一番清扫下,汉军将幸存羌人进皆斩杀,无一活口!

  富平、灵武谷一战,以赵云诈降、水攻之策,全歼数万羌胡,重创先零羌。

  此战,可谓在次打出了汉庭在凉州之地的军威。

  很显然,此役一旦结束,日后各地羌胡叛乱的频率必将会大幅度降低。

  战役结束,傅燮准备领军回返安定,向朝廷,天子禀告此次大捷,以振奋己方军心。

  只在现今,赵云却是献策道:“傅都尉,依云之见,我大汉此次既取得如此大胜。”

  “是时候该运作一番,震慑凉州诸胡,让其在断然不敢小觑朝廷,臣服在大汉兵威之下!”

  闻言,傅燮愕然,徐徐问着:“贤侄,不知你有何策?”

  “都尉大人,云已经知晓,在廉县北部,灵武谷西北方向,有一小庙,名为灵武古庙。”

  “既以取得灵武大捷,我军何不效仿皇甫将军,聚羌之尸,以筑京观,震慑凉州诸羌胡,以慑大汉威势。”

  一席话语,赵云却是陡然提出筑京观的方案,在场诸将皆神色一震,面色略显欣喜。

  京观,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一般为震慑敌军,以提升己方军威,而产生的一种手段。

  在当初平定黄巾时,攻破下曲阳,皇甫嵩也曾下令斩杀十余万黄巾军,以筑京观。

  诸将在闻听筑京观之策后,之所以亢奋,也是由于在筑成后。

  日后无论这京观是否会落寞,消逝,可参与此战的赵云以及诸将,却都会名留青史,永世受后世民众敬仰。

  这莫大的荣誉也驱使着诸将的内心。

  ······

  随着深思熟虑下,傅燮渐渐也接受了赵云筑京观之策,随后暂时领军撤至廉县休整。

  另一方面,也加紧遣众紧急前往汉都雒阳,面见天子刘宏,向其禀告筑京观的方案,请求批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