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四零章 翠姑姑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头”向臣下恩赐御膳,并不算太过稀奇的事情,譬如,恭亲王、轩亲王,都曾得到过这样的殊荣。可是,以前,类似的恩典,都是给某个人的,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机构或部门,是从所未有的。

  何况,这个恩典,是同时向三个或四个衙门颁赐――上书房、南书房,可以合在一起算一个衙门,也可以分开来算两个衙门。

  作为个人,这几个衙门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可能蒙恩受赐御膳的。

  军机处中,只有军机大臣才有这个可能,军机章京以下,都没有这个可能。

  内阁中,只有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才有这个可能,内阁学士的可能性都很小,再往下,更不必说了。

  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彼此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可是,也只有最当红的翰林,才有这样的可能。

  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衙门,该衙门中的在值人员,只要是有正式品级的“朝臣”,哪怕只是个从七品――譬如内阁的中书,也可以明正言顺,承恩受赐。

  这一来,“恩纶广沛”的味况,立时就显现出来了!

  还有,要考虑到这个恩典的这样一层含义:这本来是皇帝自己享用的御膳,皇帝不独享,以之分赐群臣,则“上下同乐”的意味,也跟着出来了!

  另外,这个恩典,自然而然,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本来就是肚子饿了,传个午膳,哪个晓得,御膳房整了一桌子六、七十样菜的“一等席”呢?

  于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恩典里头,又多了一层上位者“不虚耗民力”、“不暴殄天物”的意义。

  “今上俭德可敬”的高大全形象,就这么树立起来啦。

  “上头”恩赐御膳、食物,有的时候,不过两、三件点心,说到底只是一个象征,并无意真的要你大快朵颐。然而,今天的这个恩典,却是实实在在的:六十来样菜肴,三一三十一之后,每个衙门,都能分到二十来样,可以摆他个两桌、三桌,足够整个衙门来次“大会餐”了。

  当然,实际分配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形,做了一定的调整。

  譬如,上书房、南书房的人数少,内阁的人数多,乃按照各衙门的实际在值的人数,做了适当的添减。不然,内阁的那一份儿,未必不够吃,但上书房、南书房的那一份儿,却一定吃不了。御赐的食物,是不可以浪费的,数量过多,反倒替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们增加了无谓的压力。

  数十名太监,提着食盒,在内廷、外朝之间,川流奔走,相关人等,惊喜之下,谢恩之余,自然笑语欢声,“国丧”之中的紫禁城,竟是一片喜气流动。

  向军机处、内阁和上书房、南书房颁赐御膳,似乎不算一件大事,但是,影响却颇为深远,朝野公论,新君尚未正式登基,新朝已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