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五零一章 古董通灵(一)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两道白眉,下垂过眼,宛如世外高人,又像得道高僧。

  这还不稀奇,老者啜着我泡好的铁观音,一边顺嘴吹气,一边漫不经心地让我猜他的年龄,我从6o开始,以每次5岁的台阶向上猜,一直猜到1oo岁,老者都是闭目摇,笑而不语。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有些害怕,担心自己遇到了6地神仙,满世界1oo岁仙风鹤骨的人可是凤毛麟角。

  于是,我索性不再努力,笑咪咪地喝茶,几分钟后,终于是老者开了口,托着一丛胡须洪亮地说:老朽生得早些,闹拳匪的庚子年冬天降生,如今已苟活人间1o5载。

  我顿时对老者刮目相看,我竟然得见19oo年的人瑞,真是三生有幸。

  幸福之下,刚要表达我的敬仰,老者从口袋取出一个尺把长的旱烟袋来,黄铜烟锅、枣木烟管,烟嘴是一截儿白里透黄的籽玉,晶莹中微现几丝血沁,丝丝透入肌里,仿佛夹在历史门缝里的美人衣衫。

  烟嘴尾部长年累月熏染成黄色,能想象出1o5岁的老先生,每天叼在上面的暗黄门牙。

  老者把烟燃着,猛吸一口,对我招招手:慈禧老佛爷在清东陵下葬的那年,我8岁,就站在家门口看着仪杖人马从官道上迤逦而来,几百喇嘛前面引导,几百尼姑后面唱经,文武百官哭哭啼啼,一直过了两个时辰才走完,忒热闹。

  老者喝口茶接着说:听人说你是行里的这个?

  一举大拇哥:我这里有件宝贝,不知入不入得你法眼。

  老者从口袋掏出一个麂皮袋子,松开抽口,取出一个很小的木盒,小心翼翼递给我。

  盒子长四寸有奇,一寸宽,厚半寸,我托在手里反复打量,外观暗红衰败,用手指敲敲,有铁音,放在鼻下闻闻,有檀香,起码是百年老檀木。

  我举着盒子对老者说:老人家,您这是百年前的云贵老檀啊。

  老者微微颔,表示嘉许:你把它打开。

  我取来手套,颠来倒去地看,却没有现铜钮螺钿之类的开关。

  茫茫然不知所措,老者太息一声,像哀叹世道之衰微,古业之不传,淡淡地说了三个字:向上拔。

  吐出的浓烟缭绕徘徊,在头顶回旋成一派旧日时光。

  原来是一个套盒。

  我敏捷地把盒子拉起来,行儿里的规矩,入手知轻重,开关最费心。

  是说开合古董的盒子不能一下完成,千百年来很多的教训,尤其在打开古墓、棺椁时要万加小心。

  古人的生死观和现在不同,他们认为地下是一个乐园,一个国度,是不能打扰的,所说的入土为安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为了防止有人盗墓,除摆放镇墓兽外,往往在墓道和棺椁里安装很多机括。

  诸如钢丝飞箭、淬毒匕之属,在打开墓葬的同时,机关作,取人性命。

  基于这方面的教训,古物成手是不会贸然开启棺椁的,后来慢慢扩大到各种匣函。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陕州扶风法门寺的唐朝地宫,开启佛骨舍利函时,现一套完善的旋转钢锥连接在锁孔上,幸亏是隔了一千多年,连通铁筋早已锈烂,否则,打开的刹那会从铁函四角刺出来伤人。”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