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六四五章 古董圈子里的“朋友”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在这门前的塘里了。”

  “能捞起来吗?”

  “水深,不好捞,你如果要,以后找机会捞起来给你送去。”

  “这个罐,你要多少钱?”

  “说贵了吧,乡里乡亲的,我开不了那个口,你也拿不出。就图个吉利——6万吧——六六大顺!”

  老于掌柜窃喜,因为他从电视上看过一则新闻:

  前不久的7月12日,一件名为“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时,由伦敦古董商埃斯凯纳齐以万英镑(约亿元人民币)投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眼前这瓷罐,使他产生许多幻想,可他的存折上只有3o7oo元了。

  于是他说:“你这东西,不知是真是假,值不了几个钱。你如果想卖,我出3万;你如果不想卖,我立马就走,因为我忙得很。”

  说罢,他掉头就走。

  刚跨出门外,老于掌柜听张老头说:“老于先生,别走嘛。看在乡亲的份上,就依了你。不过,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行来到黄州。

  老于掌柜取了钱数给张老头,张老头把那罐子给老于掌柜时,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

  “捡”到了好东西,自然要与朋友分享,老于掌柜连忙打电话告诉他的一位朋友。

  这位既是厅级干部又是“玩瓷高手”的朋友,一放下电话,就驱车1oo多公里赶到老于掌柜家里,不料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朋友一眼就看出那所谓的元代青花瓷罐,不过是仿制的赝品而已。

  老于掌柜一连几天,头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没多久,他便秃顶了……

  “捡漏”,是收藏领域里有一个很诱惑人的词。

  所谓“捡漏”者,一般是指在收藏品市场寻觅时用低价购得高价值的藏品,也许是对方根本不懂其价值,也许对方疏忽了其珍贵之处,反正是买的人捡了个大便宜。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是自认为“捡漏”而实际是“走眼”的时候,先喜而后窝囔只好吃个大哑巴亏。

  老于掌柜这次就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

  2oo6年晚秋的一天,老于掌柜应邀赴武城出席了湘北省民间收藏品展览开幕式后,兴致勃勃地浏览展品。

  在书画厅,他看到了一幅自己曾爱不释手的画,署名收藏此画者却是他曾十分信任的一位文化人,他顿感头昏目眩……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帝都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是江浙的山水画大师黄宾鸿。

  原籍安省歙县、生于江浙金城的黄宾鸿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

  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在藏界,他的画作价格不断上扬。

  2oo6年春上,经熟人介绍和引荐,老于掌柜专程到安省黄山,花了8ooo元,从一位藏家那里买下黄宾鸿的山水画。

  此画宽6o厘米、高9o厘米,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和动物层层深厚,韵味深长。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