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二九九章 界画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叔侄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

  也就是说,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张天元发现的这幅界画,当然不是宋徽宗所作。

  但也相当不错了。

  这幅《骊山避暑图》应该是清代画家袁江的代表作。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人。

  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宫廷画家,专攻山水楼阁界画。

  这幅作品以唐明皇(玄宗)在骊山避暑游乐为题材,描绘出楼台殿阁,古树环绕,散缀于山石巨岭之间,山下湖水一片。

  整个画面构图繁复,场面宏大,局部精细入微,最引人注目是建在深山中的宫殿。

  设色极为浓重,鲜艳奇目。图中山峦起伏,雾霭缥渺。

  宫殿楼阁、丹陛石阶、重檐层扉,无不精致华美。

  宫苑内众人往来其中,周围草木扶疏,花影阑干。

  此图最耀眼之处,是画面上呈现出的明亮艳丽的色彩,这也是袁江画风的特点之一。

  传统的石青、石绿用于山石古已有之,袁江将其用于建筑的绘色则别具一格。

  画面上,群山环抱中的“华清宫”的瓦顶用纯石青、石绿平涂,与朱红的柱子相辉映。

  大面积的山石树木、开阔的水面则以水墨淡色渲染,取得了用色调沉厚的多层次渲染以衬托金碧青红的壮丽建筑和青绿璀璨的山水的极好艺术表现力,既统一了画面,又突出了主体建筑,形成整体富丽堂皇而局部精细严谨的画面风格。

  骊山是中国名山之一,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因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

  自周秦迄汉唐,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避暑胜地,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

  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故又称“华清池”。

  离宫别墅众多。

  骊山是唐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有千亩侧柏林、骊山拧拧柏、八戒显形树等,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别具一格。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骊山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

  郭沫若先生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向人们诉说了骊山的历史,这里已构成了一处殊堪神往的旅游胜地。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了当时华清宫的奢华生活。

  袁江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

  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的摹绘。

  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流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

  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

  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稀罕的东西,总是让人喜欢。

  不过正当张天元想要出口询价的时候,那小姑娘却抬起头,看向了卡尔洛特和奥尔默,顿时脸色大变。

  “你们难道要逼死人吗?我都说了这店铺要租出去了,我们不干了还不行吗?”

  她非常愤怒地吼了起来。

  这倒是把张天元和另外两位仁兄搞糊涂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