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16章 把司礼监掌印与内阁首辅都难住了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泰征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真定府同知、通判都很关心这个问题,知府已经收到家父去世的讣告,可为何没有回家守制的意思?

  按理说,只要一接到讣告,就得立即卸任回家的啊。

  同知与通判旁敲侧击,哦,终于明白,原来知府是怕丢了官儿。

  毕竟这才刚刚上任几个月呢。

  可这样能行吗?

  守制是为朝廷礼仪中之大礼,人人必须遵守,守制期间不得为官。

  除非皇帝夺情。

  可皇帝夺情通常只为要职官员,像首辅之类的,哪有为知府夺情的道理?

  怕丢官儿也得回家守制。

  于是真定府同知与通判上疏弹劾。

  这种奏疏太好写,理由又充分,只贪图禄位不回家守制这一条即可。

  当初首辅张居正尽管夺情成功,可攻击他的人仍然不在少数,让他承受了莫大的精神压力与道德谴责。

  张居正怎么说也是首辅,又有皇帝夺情,张泰征算什么呢?

  ……

  首辅申时行很快收到了弹劾攻击张泰征的奏疏。

  可他不知道当日朱翊镠派王安去真定府与张泰征商议一节,也不能理解朱翊镠改革守制的礼仪。

  听说倒是听说了,但没放在心上。

  毕竟在他看来,这如何能改?

  所以,当申时行看到弹劾张泰征的两道奏疏时,毫无犹豫给出指示,让张泰征立即回家守制,守制可是国家之礼法,不能玩火自焚。

  因为张泰征是张四维的儿子,申时行语气比较温和,还只是好心规劝,否则他得痛批此情。

  这不等于是挑战国家礼法吗?

  岂能容忍?

  如此一来,张泰征更加被动,也更着急了。皇上出征在外,刚好这个节骨眼儿上被人弹劾攻击,奏疏都只能由内阁与司礼监代为朱批。

  若没有皇上的支持,一切想法与愿望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而且与张泰征想象中的一样,对他第二轮的弹劾攻击又开始了。

  ……

  王安虽得到朱翊镠的暗中授意,确实也在暗中关注朝廷的动态。

  可毕竟只是司礼监一名随堂,与奏疏打交道的是秉笔与掌印,还轮不到他插手,自然也就不知道张泰征在短时间内已经被人弹劾攻击两轮了。

  但张四维逝世的消息他知道,于是派人打听张泰征回家守制了没有。

  打听这个不难。

  很快便打听出来,原来张泰征果真磨磨蹭蹭,压根儿就没有回家守制的打算,还被人弹劾攻击两轮了。

  王安敏锐地感觉到有事儿要做。

  毕竟当日这件事儿他参与其中,也很清楚朱翊镠的想法。

  可他一位随堂太监,总不能直接去内阁找首辅理论吧?况且这属于外廷中事,内廷也无权过问。

  王安只好先找冯保,让朝廷答应张泰征不必回家守制。

  然而,朱翊镠不在,冯保又怎么会听王安的一面之词?

  不仅不听,还将他痛骂一顿,骂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