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5章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陈矩和王安的问题,朱翊镠也没有说太多。

  陈矩还好,资历算是较老,可王安还是个少年,若说得太多,势必会引起冯保的怀疑,到时候又要找理由一一圆回来。

  况且,以冯保的精明和对朱翊镠的了解,当然知道他平常是没机会接触陈矩和王安两个人的。

  所以,他也只是交代冯保记得有机会提拔培养陈矩和王安。

  好在冯保现在相信他,也没有刨根究底地非要问为什么。

  冯保今晚来,也没有想到朱翊镠会提及陈矩和王安,他想与朱翊镠聊的话题肯定不是这个,而是终于有了当皇帝感觉的万历。

  这样,跳过陈矩和王安,冯保迅速将话题拉到万历皇帝身上。

  ……

  第二天,朱翊镠用过早膳,便坐等王安的到来。

  可是,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见王安的鬼影。

  付大海和阳康都很不理解:王安什么身份?低微不能再低微,还不如他们两个呢。可如此低微的身份,潞王爷为什么要专候他?而且看似隆重。

  王安凭什么?

  难道只是因为潞王爷使坏捉弄了他?可是,以潞王爷的性子,捉弄真的不值一提。

  别说捉弄,就是揍王安一顿也是白揍,赔什么瓜钱?而且承诺的还是双倍的价格。

  这在付大海和阳康两个人的眼里:朱翊镠又是在剑走偏锋,妥妥的不按套路出牌。

  “潞王爷,王安肯定不敢来向您要瓜钱的。”付大海见都快到中午饭点了,便胸有成竹地道。

  然而,朱翊镠却很有信心,他淡定地道:“我相信王安会来的。”

  心想如果王安真没胆儿,那他就得重新估量王安这个人了。被有些人评为明朝十大宦官之一,怎么着也得有过人之处吧?

  鉴于这时候王安年纪还小,估摸着与朱翊镠差不多,没准儿比朱翊镠年纪还小。

  王安的出生年月史上未载,只知道在万历六年,也就是四年前被送进内书堂读书。根据大明进内书堂读书的太监普遍年纪来看,大多都在十岁上下。

  也正因如此,朱翊镠还真有点担心王安不敢来,虽然嘴上对付大海说得信誓旦旦。

  阳康似乎看出了一点门道,主动提议:“潞王爷,要不奴婢去尚衣监瞧瞧吧?”

  “也好!”朱翊镠点头答应,“去看看他被什么耽搁了?”

  “是。”阳康应了一声,便转身而去,正走到门口,见王安三步并作两步地来了。

  “奴婢来迟,让潞王爷久等,请潞王爷恕罪!”

  王安面对朱翊镠跪下,头伏于地,诚惶诚恐地道。

  朱翊镠一抬手:“起来吧,你为什么来迟?”

  王安站起来,如是般回道:“奴婢是先将手头上的事儿做完了,不然没心思。”

  朱翊镠也不计较追究,直截了当地问道:“要赔你多少瓜钱?昨日算出来了吧。”

  “潞王爷,还是算了吧?”王安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