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0章 一城二名 措大多于鲫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这是苏轼《荆州十首》第三首中的诗句。苏轼船出南津关,不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而放置这苍茫万顷的沃野,便是素有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江陵城便坐落在江汉平原的腹心,荆江边上。

  奔腾不息的长江冲出西陵峡口,从宜昌至嘉鱼的一段,便称作荆江。除了这条从西南方向流来的荆江,还有一条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汉江。

  两条江犹如穿越千山万壑的两条巨龙,进入楚地之后,便一下子把围追堵截的大山甩在身后,扑向坦坦荡荡大气磅礴的千里沃野。

  江陵城,又叫荆州城。

  据南朝刘宋时代的《荆州记》所载,江陵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

  楚国当年的国都郢(即荆州城北五公里的纪南城),距现在这座江陵城不过二十余里。楚成王在荆江的边上建了一座华丽恢宏的江渚宫和通往纪南城的官船码头,便是江陵城最早的建筑了。

  从那以后,历代王朝在这里或建都立国,或封王置府,江陵城因此成了天下名城。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郢都,这里便成为江陵县的治所。

  西汉初年,封临江王于此。

  其后有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后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荆南国等都在此建都。

  楚、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宋、明等朝,皆封王侯于此地。

  荆州城的城郭在战国末年形成。汉代已有了城墙。

  蜀国大将关羽和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对荆州进行了修葺。

  至北宋末年,江陵城毁。南宋淳熙年间,重修城墙,淳佑十年(即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江陵城。元末,朱元璋称吴王时,又派员依旧基得以重建。

  江陵城,东连吴会,南及潇湘,北据汉沔,西通巴蜀,居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十三州而治,其中就有一个荆州,府治理设在江陵。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就是因为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沿袭至今。

  历经汉唐盛世之后,江陵城早已经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

  与长安、洛阳、开封、益州、南京、杭州、扬州、苏州、大同并列为中国十大商业都会。

  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甚至在汉唐大盛世时,这荆州城的规模还要在扬州之上。成为中国南方湖广地面上的第一大都邑。

  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荆州城自然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每逢一次更朝换代,便不可避免要进行一场战争,所以荆州城也是屡建屡毁。到明代嘉靖年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