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6章 种小麦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地瓜放不长,天热容易坏。再说春地瓜含淀粉多,晒的瓜干多,三斤生地瓜就能晒一斤瓜干。要不是地瓜高产,堤外的人更得挨饿。”

  听了姥姥的话,悠悠算上了账。春地瓜亩产5000斤,三斤晒一斤,除去小地瓜,一亩也能晒1500斤地瓜干,现在这应该是产量最高的作物了。

  堤外的人均耕地少,每人还不到二亩,大部分是沙地,种别的庄稼产量低,就适合种地瓜。怪不得说:地瓜饭,地瓜馍,离了地瓜不能活。

  地瓜秧分到各家,二奶奶有了活计。把上面的嫩叶和嫩梗都摘下来,天天蒸地瓜叶,做地瓜叶窝窝,多余的晒干放起来。嫩地瓜梗用开水烫一下,放在阳光下晒成干,冬春缺菜了再吃。

  光是收拾这一大堆的地瓜秧,她老人家就忙活了三四天。

  农历的八月十八是秋分节气,队里从这天开始播种小麦。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拖拉机能犁能耙,能拉能跑,就是不能播种,种麦子全靠人工和牲畜。

  古老的木耧,前面一头牛驾辕子,两个劳力帮着拉,后面一个劳力摇耧。四个妇女分别拉着两个小石砘,跟在后面压麦拢。

  现在的耧都是两条腿的,摇耧可是个技术活,一亩地的种子,技术好的种完,不多不少正好。

  摇耧也是个力气活,力量小的也办不了。一个楼得用七个人,一天最多种二十亩地。

  韩屯今年种九百亩的麦子,快比原来多出一半了。种麦子就成了一件大事,男女劳力齐上阵,加上部分半劳力,老人拌毒饵,年龄小的撒毒饵。

  毒饵就是把麦麸炒出香味,用农药拌匀,均匀的洒在播种好的麦地里,主要是防治蝼蛄这种地下害虫。

  拉耧摇耧都不轻,看着比拉车轻快,时间一长就累了。现在都到秋分了,气温最高才二十多点。可是人们的后背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个别的男劳力嫌碍事,把褂子脱下来,搭在肩膀上垫着。

  拉耧得大家配合好,有人擦把汗的功夫,就被拉下了。拉楼的绳子就松了,傍边的人就喊:“该使劲了,你的绳子都拉弯了。”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被笑话的人红着脸,紧跑几步,跟上队伍的步伐。

  悠悠妈拉了一晌耧,回家脱了褂子一看,肩膀勒的出了血丝,肿了起来。爸爸给她抹上药膏,姥姥用破布给她做了个垫子,下午还得接着拉。

  整整六天的时间,九百亩麦子总算是种完了。除了拾棉花,地里暂时没了活计。队里就组织大家去河滩割苜蓿,割下来就地晒,等干了再往回拉。

  各家也早起晚睡的收割苜蓿,各家都喂着几头猪,一冬天的饲料都得预备下。幸亏河滩里村庄少荒地多,使悠悠有了作弊的地方。

  悠悠让姥姥带着,去了挨着平城县的生产堤那里,放出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