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 样板画成了废纸(150月票加更)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她这么说,批发部肯定没有了,只好在柜台上买。织锦缎是最贵的丝绸了,0.75公分的窄幅,7元一米,一件衣服大体上用2.5米。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加一块,六七十人,得180多米布。柜台里的织锦缎五十米一匹,不过都不是整匹的了,已经卖出去了一部分。

  这年代,买织锦缎的不多,富裕的人家结婚才舍得买一件。所以,就连最好买的红色织锦缎,也剩下了二十多米。

  自家还真不需要多少大红的,又不是结婚用,村里人做了都是自己穿,大红颜色太艳,很少有人敢穿。

  姥姥要了一匹玫红、一匹粉紫、一匹豆绿、一匹金黄、还有一匹枣红,剩下的大红也要了。

  悠悠又让姥姥把那匹暗红色的要了,放着给自己家的老人穿。柜台里就剩下了三匹,营业员看着纳闷,没见过一次买这么多的。

  她打量着姥姥,终于没忍住:“老同志,你要这么多的织锦缎做什么啊?”

  姥姥笑了,“俺给别人捎的,这不是快过年了,大伙都想过个喜庆年,就托俺来买。”

  营业员怀疑的摇了摇头,没有再问,看来是不相信。不过还是仔细的丈量着,自言自语的说:“俺二年也卖不出去这些布。”怪不得上面用金丝绒布盖得严严实实。

  看来,不合时宜的真话,可信度真的不高。

  一共是237米布,营业员把零头给抹了,总共花了1659元钱。附近的人都被吸引过来,看着姥姥切切私语。悠悠想,亏得中午的时候人少,要是人多,还不得被围观。

  最后,姥姥又买了一块金丝绒,把织锦缎包了起来。营业员帮着姥姥抬着,送到楼门口。姥姥喊了辆三轮车,把布推到自己院里。

  娘俩接着扫荡副食门市、果品门市,看到合适的就买,快过年了,门市里的年货都上架了。想到去年陈庄的莲藕,这次门市里就剩了三十多斤,姥姥看时间才下午二点多,就想去一趟。悠悠则有别的打算,她要去新华书店买样板画。

  姥姥现在对悠悠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二话没说,就带着她去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里挤满了买小人书的孩子,今天是星期天,新华书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一个孩子买,能跟来一群参谋。

  柜台上的样板画全部换成了新的,以前堆在地上的几堆样板画没了踪影。就是新的也没人买,一个营业员靠在柜台上,看着挤成一团的孩子发呆。

  姥姥向他打听:“同志,你们原来的样板画还卖不?”

  营业员怪异的看着姥姥:“同志,您要原来的画干什么?那里面的画有好多不让卖了。”

  姥姥用早就想好的理由回答他:“俺家里办喜事,想用画的反面贴墙,听人家说你们书店里原来的旧画,二分钱一斤,俺想买点。”

  现在,年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