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5章 成伙房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芬的奶奶又耍开了小聪明,托媒人对亲家说:“韩屯还没说分地的事,让赵芬的对象先在他家分了地,再去办理结婚证,把户口迁到韩屯村,这样就能多分一份地了。”

  在赵芬和爹娘不知道的情况下,她就把事情办下了。她的打算是好,可是赵芬对象的村里不乐意。

  特别是现在分组了,每个组就几十口人,他要是不走,占用的是组里人份额。

  他们组里的人直接找到公社里,让公社的干部帮着协调。韩屯村的干部知道后,就去找了赵芬的父母。

  结果一家人除了老太太,其他人都不知情,还在家纳闷那,咋说好的去办理结婚证,没有音信了。

  经过老太太的瞎掺和,赵芬的结婚证反而办的比景芝都快,把宝山奶奶后悔的,到处嚷嚷:“真是亏大了,俺花朵似的好闺女,白白便宜了他们,一个豆都没出。”

  景芝的婆家虽说是男到女家落户,可是全部是按娶媳妇准备的,各种礼节不仅没省,比其他人还多。

  相比较下,赵芬的婆家由于时间仓促,反倒是没什么准备,比别人看着寒酸了不少,不是缺这就是少那,宝山奶奶百般不如意,也没了办法。

  大部分村庄安定下来,韩屯村成了另类,和韩屯村作伴的,还有石庙村的两个生产队。

  他们忙完了三秋,接着把韩屯的簸箕柳买过去,开始忙着收割簸箕柳,晒条子。

  对这种特殊情况,公社里也挠头,像韩屯村的这种情况,他们也没好办法。

  别的村庄,集体经济薄弱,能分到各户,韩屯村的肉食厂可是几百万的资产,根本没法分开。

  石庙村的两个队,只有一个养猪场,还有辆拖拉机,还是比较好分的,可是他们那两个队,群众就是不愿意分开,他们跟在韩屯的后面学,感觉挺好。

  这两个队在石庙村的东面,离韩屯村比较近,大伙卯足了劲,积累资金,准备从韩屯村把高压电接过去。这时候让他们分开,大伙都不乐意。

  这次派下来的工作组,倒是没坚持多长时间,就撤了回去。听说别的地区,也有这种情况。

  省委派了调研组,最后决定尊重群众的意见,不愿意分开的村庄,可以保持现状。

  不过,群众愿意分开的时候,必须无条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任何人不得阻拦。

  就这样,韩屯和石庙的两个生产队,依旧和原来一样,基本上没什么大的改变。

  石庙村的两个生产队,因为没分地,今年和韩屯村一样,接受了县种子站的委托,给种子站繁育齐麦一号原种。

  全县就剩下了这两个村庄没分开,县种子站为了便于管理,把原种的繁育工作交给了这两个村,并一直持续了下去。

  石庙的两个队,还加大了养猪场的规模,都建立了大型的养猪场,他们没有别的集体项目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