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章 御赐牌匾,朱元璋亲笔!_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章御赐牌匾,朱元璋亲笔!

  “开海?”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寒了下来。

  “为何谈及开海?”

  大明是个禁海的国家,起码在此时的的洪武年间,是一直有“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的。

  而且这道禁海令,还是朱元璋这位大明皇帝亲自于洪武初年颁布。

  此时曹玮忽然提到开海,无异于在质疑朱元璋,令他心中不悦。

  曹玮感受到了朱元璋语气的冷淡,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陛下息怒,草民并非是在此无端生事,而是因为开海对于大明确实有多种益处。”

  “陛下忧心国库开支难以为继铺设轨道,然而开海通商便可获得巨大利益,陛下应当知道,我中原的丝绸瓷器在海外各国都是千金难求之物,但在国内却只能说是平平。”

  “只要开通海贸,商人们出海贸易,轻易就能赚取大量利润,到时朝廷的税收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光此一点,大明就有了开海的理由。”

  “除此之外,草民早年间曾遇到一位云游四海的高人,他行走世界各地,见过海外各种高产作物,有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亩产可高产达千斤!”

  “如此高产之神粮,大明理当引进国内,大力推广,以保天下黎民再也不受饥寒之苦。”

  朱元璋有些发愣,

  “你说什么?亩产千斤的粮食?”

  曹玮信誓旦旦的点头,“正是!”

  朱元璋不说话了。

  若只看商人经商,朱元璋完全可以不在乎那点增长的税收,因为他不想看到那些商人做大。

  战乱之时,曾经有盐商借着政策的口子大肆捞钱,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这些盐商在富足了之后,却不做人事,整日恶意哄抬盐价,榨取百姓的血汗钱,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还是在朱元璋一直刻意打压商业提倡农业发展的情况下。

  如果开海鼓励商人海贸,会不会又养出另一个势大的商人团体?

  朱元璋穷苦出身,看不得这些富商得意,就算不去提升什么国库税收,也绝对不想看到商人们得意。

  可粮食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在立国之后,十分重视农业之根本,制定国策,设立营田司、屯田部,鼓励百姓垦荒。

  然而就是这样大力发展农业,大明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朱元璋在位期间,在大明各个不同地方共免租赋四十九次,而地方遇灾,朝廷出粮组织救济也有二十五次。

  这个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但大明却从来都不缺少流民之众,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不够吃!

  朱元璋这个马上皇帝,在大明开国之后,用兵都变得谨慎起来,和漠北的北元打了整整二十多年!

  不是朱元璋手里没有足够的兵力去覆灭北元,而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去支撑军队的士兵们消耗。

  行军打仗打的是钱,说白了打的还是粮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