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13章和天斗,和地斗_我在良渚当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善。

  防洪,还是要全力去做的。

  水田必须挪到稍高的位置,灌溉系统必须开挖。

  河道疏通、筑堤?

  工程太大,需要的人力太多,暂时还是算了。

  部落住房必须改造,不然,一场台风,简陋的茅屋全部都得倒。

  想清楚了这些,他心里紧迫感越发强烈起来。

  生存不易啊!

  要和天斗,和地斗!

  一定要想办法发明青铜!

  有了青铜,才是提高生产力,增强部落实力,对抗天灾的根本大杀器。

  青铜,是大势!

  掌握大势,便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是谁说过,站在风口上,哪怕是一头猪,也能飞起!

  草帽、斗笠这些小发明,虽然作用不小,但和青铜比,格局便小了,完全是小儿科。

  可是,铜有了,锡在哪?

  他望望连绵的后山和西山,默默下了决心……

  即便是踏遍千山万壑,也要将锡找出来!

  收拢心思,他继续考察水稻。

  水稻刚扬过花,处于灌浆期。

  植株比后世所见的水稻稍矮,茎干也纤细一些,其他似乎没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后,又有新发现。

  这每一丛的水稻,似乎都是由多粒种子生长而来,不像后世水稻,一大丛几十株的植株,一般也就三四粒种子,通过大量分蘖形成。

  简单统计了一下,没有分蘖的单株占一大半,分蘖成两株的有三成,分蘖三株以上的,就很少了。

  后世的水稻,通过分蘖,一株能长成十几、几十株。

  他又数数稻穗谷粒的数量,100粒不到,与后世相比,这就很少了。而后世水稻,每穗谷粒有200~300粒。

  看看种植的密度,看看谷粒的饱满度,叶青默默推算……亩产大致在200斤左右。

  再目测估算河边水田的总面积,大致百亩的样子。

  部落总人口200刚出头。

  这样推算下来,人均稻谷拥有量每年100来斤。

  去壳出米,也就每人70斤大米,平均下来,一天2两米。

  分两顿,一顿1两米。

  1两米有多少饭?

  最适合人口感的米饭含水量在62%左右,差不多是黄金分割比例。

  按这个比例换算,1两米能做出2两多一点的米饭。

  吃不饱啊!

  自己重生后吃的第一碗干饭都不止半斤。

  自己还只是六岁的小孩,而大人吃的还要多。

  想想昨晚吃肉时,8个人,十斤肉,吃得连汤都不剩。

  这时的人,个个是大肚皮啊!

  不过想想,也合理。

  这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营养摄入方式,没有光明,没有鲁花,没有乐事,没有来伊份,没有奥利奥,没有大白兔,没有营养快线……

  人体所需营养,全靠一日两餐饭,一顿吃得多,完全合情合理啊。

  粮食不够啊!

  一半食物还要依靠渔猎和采集。

  看情形,部落也不会有多少多余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