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六十三章(下)_桓侯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称“日食”天象印于朝制。盖因“试举”、“功民”二制有悖祖法,违天地伦常,才引起上天震怒,以至降下警兆。若欲平息天怒,就必须恢复祖法,否则恐怕会引起更大灾难。

  秦翊上表之后,立即引起不少赞同之声。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试举”、“功民”二制,似乎这正是引发天兆的根源所在。

  卫尉徐庶对此不以为然,直称日食之兆并非应在本朝,而是在许昌伪朝廷。徐庶认为,曹操弑杀孝恐皇帝,擅立新帝,以致国出二君,这才是真正有违天地伦常的行为。此外,他更立场鲜明地为“试举制”和“功民制”辩护。直言“试举”之法虽非古有,但利于选贤任能,擢拔寒门才俊入仕,正是功在社稷千秋之制。”功民制”的推行,则可以激发大汉子民投军报国的热情,充饬武备,更是对大汉数十万将士的莫大认可。

  长期以来,朝廷选拔官员所采用的都是征辟察举制度,士族门阀凭借这一制度,为其门生子弟的入仕大开方便之门。而寒门子弟想要通过征辟察举入仕,希望可说是渺茫之极。徐庶虽然业已官居九卿,但他出身寒门,对利于寒门学子出仕的“试举制”最为认同。自试举制推行以来,短短六年时间,已经为朝廷选拔任用了上百位寒门学子,这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事实上,这些寒门子弟出仕为官后,无论是在朝中,亦或是在地方郡县,多半政绩斐然,深浮民望。

  如今,“试举制”已经成了荆、扬寒门子弟的最大地希望所在。一旦将其取缔,几乎就等于将曙光在望的寒门子弟彻底地推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少府庞统赞同徐庶的看法,并指出试举制虽然在推行,但只是作为征辟察举制的补充,并不会影响根本,完全不必如此耿耿于怀。庞统虽然出身荆州望族,但他对于试举制非但不排斥,反而始终持支持认可态度……

  太宰令徐邈、博士邓义联名上表支持秦翊,奏请废止试举制,对功民制则不置可否。

  逐渐地,这场由日食所引起改制之争变得愈发激烈。

  至第三日时,司空刘助、宗正卿许靖、大鸿胪孙乾、光禄大夫陈震等朝中大员都被卷了进来,改制之争日渐高涨。

  相形之下,“日食”一事反倒似被“冷落”了下来。

  大将军府

  大哥深夜急招我和二哥、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过府议事。

  “朝中改制之声日高,莫非真要废止试举、功民二制?”大哥微皱着眉头。声音倒是很显平静地询问道。

  “主公,庶先前已言。此二制或有弊端。但绝对是利大于弊,得多于失!”徐庶第一个开口,他直接挑到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上,“力主改制者,庶不知有几人是真心维护祖制祖法。归根结底,不过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