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二章 当年恩_田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宝对于烧瓷器还是有一点接触的,他搞地质的,虽然很不敬业,但总会接触到陶瓷,陶和瓷需要用土。【全文字阅读】

  如果一切东西都是现成的,在他那边有个三天足够完成一套的程序。

  不过此时不行,窑开一次需要耗费很多钱财,光是烧掉的柴火就不少,如果只烧一个东西,自己选土、淘土、粉碎、搅拌、拉坯子、干燥、上釉、封窑、烧窑,一整套走下来,十来天也就行了。

  主要时间浪费在自然干燥上,没有仪器快速给坯子干燥,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有得等了。

  这是只做一个,如果做五百三十五套,自然干燥的时间可以忽略了,粉碎和拉坯子、上釉反而耗费时间,多呀。

  如果这个崧窑瓷行想要快点做出来,需要动用大量人手,因为不是拉出来五百三十五套的坯子就一定能烧出同样数量的瓷器。

  莫说是此地,换成另一边都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率,这里若赶上一窑火候没控制好,一窑全废,丝毫不稀奇。

  成功率是一部分,还有运输环节,谁敢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把东西颠簸坏?尤其是冬天温度低。

  看着对方的态度,徐宝能猜测,崧窑瓷行说不定回拉出拉五千套的坯子,说送来是给娃娃们的,一人一套,小孩子说摔就给摔了,别人都全套的,摔掉一个的孩子会高兴吗?

  所以必然得额外多烧,好用来补数的。

  那么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对方下如此大的力气,图个啥?做慈善啊?专门盯着上岗村的孩子做慈善?

  面对眼下的情况,徐宝不出声,盯着对方过来的人看,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不要。

  真想给娃娃们一人一套瓷器,村里可以夏天自己烧,反正有坐镇的师傅在。

  “徐郎。知道孩童喜玩耍,故每个孩子多出一套补词。”对方见徐宝不说话,只好自己出声。

  徐宝心说果然,问:“哪地方的?我咋没听说过什么崧窑瓷行?崧窑是什么窑?”

  徐宝满脑子五大瓷窑。根本没听说过崧窑,他也判断不出是不是这边本地的,也就是钧窑的,虽说现在还没有叫这个名字,但一直就有人烧瓷。

  本地的可能性非常大。这里是河~南省地界,有钧窑和汝窑。

  而龙泉窑和哥呢?在两浙地区,太远,基本上不可能烧出来一大堆瓷器,然后先运到京城,再从京城往上岗村来,那纯粹是缺心眼,因为走水路更稳,从洧水沟直接就到村了。

  若是耀州区域呢,还真有可能。耀州向北,走上几百里是保安军地界。

  对方不知道徐宝猜地方呢,突然反应过来忘了件重要的事情,说道:“鄙姓刘,单名一个肱字。”

  “哦哦,刘肱,你好你好。”想着事情的徐宝差点去和人家握手。

  刘肱不以为意,继续说道:“瓷烧自定州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