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9章 长城抗战_佣兵192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帅再次沉思起来,他在考虑周文推测的可能性。

  其实周文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长城抗战就是在明年,也就是1933年的3月,日军在攻占山海关、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

  又一次,长城眼睁睁看着侵略者的铁蹄漫过了自己古老的身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附近的制高点,因此这次作战被称为“长城抗战”。

  而此次长城抗战是民国军队不同派别、不同所属的军队的第一次联合一致的抗日作战。总数达25万人的中国军队,包含有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晋军四大派系,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一次联合作战,对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缺乏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整个长城抗战期间,只派中央军四五个师的兵力北上参战,再加上作为前期战场总指挥的那位少帅确实水平有限,对各不统属的联合部队缺乏有效的掌控,既做不到令行禁止,更做不到赏罚立决,导致25万大军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是虽然如此,这位张少帅的抗日决心还是坚决的,毕竟他丢失了东北后已经处于全国民众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再没有作为,就是手下的官兵也将会离心离德,再无人愿意追随他了。

  长城抗战开始阶段,3月15日以前,长城各守军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冷口的进攻战;喜峰口两次绕攻;滦平青山梁阻击战;古北口阻击战等都重创了日军,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

  客观的说这还是张少帅部署的结果。

  但是等到少帅迫于丢失热河全省的罪责下野后,那位外号叫做何婆婆的何上将主持北方军事,战场瞬间就转入被动,各个战场处处挨打,步步撤退,致使前线高级指挥将领抗战信心动摇,由观望到保存实力,消极抗战,进而导致冷口失陷,全线退败。

  在周文熟知的历史中,这位何上将的军事生涯中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可见其人军事指挥能力之平庸,而且其人对日寇畏之如虎,是南京军委会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在这位何上将的部署之下,在战略上消极防御,死守阵地,被动挨打。中国军队处处设防,往往是一字排开,没有纵深,消极死守,线长兵薄,工事简陋,一点被突破,全线即溃。

  周文看来,中国军队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日军,而且有地形上的的优势,如果在日军进攻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大量杀伤敌人的生力军为目的,采取运动战、伏击战,夜袭战,或派出小分队,攻其后方,是能给日军以杀伤或遏制其进攻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