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新国民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金

  二战时的德意志军队为何如此强大?

  纪律、服从、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军人。

  德意志的工业品为什么可以征服全球?

  认真深入骨髓,严谨登峰造极,工匠精神流淌于血液之中,工作乃是上帝的恩宠。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意志的合围,第三帝国覆亡在即。国家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百姓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更糟糕的是,由于德意志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捱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百姓上山砍树。

  生命岌岌可危,德意志人却没有去哄抢砍树,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国家都快要灭亡了,即便是百姓砍伐树木,谁又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意志,正在做垂死挣扎,政府基本瘫痪,整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意志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意志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认真也罢,严谨也罢,其实德意志民族的成功,早已注定。

  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出了上述名言。

  和季羡林先生一样,王泰对德意志人民的认真严谨、纪律服从,同样是推崇备注。

  他以纪律和服从,提高军人地位之“军人优先”,乃至“士兵神圣”,训练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军人。现在,他同样期待着,培养出新一代的国民:认真、服从、奉献、爱国。

  腓特烈•威廉一世于1717年颁布法令,强迫全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这位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普鲁士国王在位期间,一手创建了1800所学校。他留给儿子腓特烈大帝的,除了大量的金钱和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一个被训练得服从政府、敬畏上帝、勤奋和节俭的人民”。

  到威廉一世成立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政期间,德国的初等教育机构模式已逐渐确定下来。初等学校分初、高两级,每级4年,计8年,儿童6岁入学,14岁结业,此为强迫实施的义务教育。

  19世纪末期,德国未达到读写水平的儿童仅占%,同期的英国为1%,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