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二章 两国使者_大明开荒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宗彦犹豫半晌,终于提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这个问题:“我想请教李司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品書網徐光启操持的都是民事,怎么能登大雅之堂,位列二品?”

  李易吹开浮起的茶叶,抿了一口道:“何尚书,世易时移。您得改换观念了。请问您‘民为国本’,这话可对?”

  何宗彦点头道:“这是至理啊。万古不易。”

  李易道:“可是朝廷为民都做了什么?”

  何宗彦道:“朝廷牧民守业,让百姓生息安乐,这是最大功绩。”

  李易放下茶杯,身子靠向椅背道:“那么大明百姓现在安乐吗?还能生息下去吗?”

  何宗彦道:“天象失常,灾祸迭起,我们礼部一直在督促万岁祭祀天地,检讨己身。。。。。。”

  李易冷笑道:“有用吗?您不觉得浪费精力吗?”

  何宗彦不语,面色有些不虞。礼部招你惹你了,你这么埋汰礼部?礼部不是干这个活的吗?

  李易看何宗彦不服气,继续道:“辽东土地种小麦,亩产只一石多。徐光启推广玉米高粱,亩产是三石多。因地制宜,干点实事,是不是祭祀天地有用?”

  何宗彦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掩盖自己的窘迫。

  祭祀天地功效如何他谁都明白,十回有八回都是没用的。当然礼部可以推说是皇帝心不诚,或者是无道昏君。反正这方法自古传下,肯定是对的,不对不早取消了吗?存在是合理,如果错了,也是你皇帝错了。

  可最近两年,报纸开始提倡科学,他也有些怀疑这一有难处搞祭祀,到底有没有作用。

  李易继续道:“这次我路过海州,发现徐光启的科学院在推广一种生长期短的高粱,他们叫做快红三号。这种高粱正常高粱减产半石左右。”

  何宗彦拍腿道:“作孽啊,民以食为天,徐光启怎么搞出了这样倒行逆施的事情?粮食减产半石,居然还去推广?”

  李易道:“这高粱叫快红三号,很显然他们研究很长时间,前面还有一号二号。为什么叫快红?是正常高粱生长期是120天,这快红三号只需80天。高粱虽然是减产的,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种植高粱前,农民可以种一茬土豆,凭空多收获三四千斤的土豆啊。辽东地本是种一茬庄稼,现在却种了两茬,您看徐光启的科学院功绩大否?”

  “有这样的事?那徐光启真是善莫大焉,可以名垂青史了。”何宗彦感叹道。

  李易道:“这样事多了。我听说科学院还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亩产可以提高一倍,现在正在我开荒团南三省推广。还研究出把一些山石碾成粉,撒进地里,这个东西叫做肥料,不同庄稼施不同肥,可以增产两到三成。”

  何宗彦惊讶道:“这么说,徐光启可有大功于百姓了。”

  李易道:“科学院很庞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