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零 蓝海时代_大明开荒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坤今天也走了街头。手机端m.

  作为岳麓书院的山长,他一呼百应,暮春时节带着100多个门人弟子来到海,筹备建校事宜。

  岳麓书院的山长叶坤,出任开荒团教育部长的消息,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引起的震动非同小可。

  叶坤代表的是书院,是知识分子这个社会精英层对开荒团的认同。各地对开荒团还有芥蒂的读书人,瞬间蔫了:看来还是自己抱残守缺,不能与时俱进。连叶坤都去了海,这是怎么说的?

  岂止是叶坤,接着是白鹿书院的齐云,率领门人弟子高调来到海。再接着是嵩阳书院的赵处一。

  大家有些疑惑:四大书院为什么缺了东林书院?是不是因为李易和李三才龃龉,高攀龙才没来海?

  在大家纷纷猜测的时候,高攀龙在华日报发表署名章,声称自己应李易之邀,任职北方四省督学,要传华夏薪火于海外,望东林志士共襄盛举云云。

  东林书院人气无可匹敌。高攀龙振臂一呼,门生故旧云集。高攀龙在海盘桓一月,四月去辽东的时候,浩浩荡荡居然跟着300东林学子。

  这大大震了李易一下,当然震得最厉害的是王蹇。这些人如果都留在辽东,衣食住行加工资,费用可大了。所以高攀龙到了辽东,王蹇热情招待之余,不免有些心情惴惴。

  哪曾想人家高攀龙是过境的,觉得辽东都是李易门人弟子执教,体系已成,不愿意驻足,直接带人继续向北,到吉林去了。你李易能开荒,咱东林人也能,白手起家,这才是立德立功。

  高攀龙走了,王蹇才醒过味儿来。高攀龙是金字招牌啊,自己缺各种人才,尤其是治政人才,留住高攀龙,什么问题不都迎刃而解?更何况工资面拨发,自己搭点儿房舍什么的算什么。自己还真是脑袋缺弦。

  高攀龙虽然离开了海,无数其他学院的人陆续涌进海。仅仅是岳麓书院,来了900多人,眼看突破整数关口了。长沙明朝已经是原腹地,王阳明经营多年的岳麓书院,根基深厚,门人绝不东林书院少多少。更何况东林书院做官的多,岳麓书院在野的多,海环境好工资高,在家守那几亩地才是傻子。

  这样多的人来做教师,用得到吗?崔芸紧急请示李易,声称海师满为患,已经过2000人了。

  李易回了八个大字:多开学校,多多益善。

  崔芸明白了,李易这是要不惜血本发展教育。海是李易的海,李易决定的事不容置疑。那继续盖教室吧。

  结果海一次性建成惊人的十所学,三十所小学。

  这个规模,还不得后世一个县。可是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叶坤觉得很骄傲。

  这一次庆祝黄海大捷的游行是学生自发的,而且热情势不可挡。老师没办法,只好被学生绑架,不得不走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