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存款与放贷_我要做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存款的业务实在太优惠了,反而吓到了不少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竟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上门做这方面的业务,不过就在第五天的时候,终于还是有商人忍不住登门借贷。

  第一个借贷的是个木材商人,以北城的两间店铺做抵押,贷了一千贯铜钱,而在验证了两间店铺的地契与房契后,银行也十分痛快的发放了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李节事后查了一下这个木材商人,发现他之所以缺钱,主要就是之前屯积了大批的木材,准备在北京城修建时大赚一笔,却没想到水泥出来后,导致木材的需求大减,使得他也赔了不少钱,连生意上的周转都有问题了。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这个木材商人成功的贷到钱后,而且合同上的利息也的确很低,这个消息立刻在商人的圈子中传了开来,很快就又有人上银行贷款,结果发现银行的贷款不但利息低,而且还十分的方便快捷,简直比钱庄强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跑来银行办理贷款,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办理贷款时,竟然愿意接受新宝钞代替铜钱,这可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商人们已经开始自动的接受宝钞。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宝钞相比铜钱更易携带,而且也更适合商业之间的交易,之前只是出于对宝钞信用的怀疑,所以商人才不愿意持有宝钞,现在宝钞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体会到宝钞好处的商人自然也愿意使用。

  相比放贷的业务,存款的业务却是发展缓慢,毕竟从别人手里借钱与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是完全不同的情况,银行虽然树立起一定的信用,但毕竟时间还太短,许多人都不放心把钱交给银行保管。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也只能用了一点手段,刚开始他就说动朱标,让他命令官员把自己家中的钱财存到银行中,而且他自己带头,把东宫的私财也存到银行里,如此一来,官员们也没有办法,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得存一点钱。

  不过这些还不够,李节还暗中雇人演戏,将银行中的财物抬出来,在大街上走了一圈送到银行里装作存钱,反正别人也分不清真假。

  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看到有人开始往银行里存钱后,特别是连太子都带头往银行里存钱,使得一些人也终于放弃了戒心,一开始只是少量的存钱,存个几天再取出来,主要是试探一下银行的安全性,后来发现没有问题后,也终于有人开始放心的存钱。

  也就在这时,李节也趁热打铁的再次放出一个消息,太津那边开设了银行的分行,而且两地的银行可以实现异地存取,也就是说,你在北京这边的银行存了钱,可以到太津那边的分行把钱取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举措,对于古人来说,钱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