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8章 朝堂多事一人推(第三更)_带着系统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怎么琢磨出来的呢?”

  “这个简单,跟水车一样,水车不是也有蹬的么,浇灌田地的时候。”魏知古讲解原理。

  “老魏,说话不违心?你咋没想出来?水车多少年了,一直就在用。”

  张说鄙视,看别人做出来了,才想着简单。

  照此说来,钻井的东西也简单,就那些个结构,造完了,看一眼,懂了。

  还有脱壳用的土砻,谁看谁会,没看之前,不知道。

  魏知古又蹬几下,示意和张说换位置。

  他跑到中间盘腿坐着看,正好看到旁边的小家伙。

  小宝宝探头看他:“鹅,鹅。”

  小家伙的两条胳膊的大臂上各套了一个猪吹泡制作的臂圈。

  即便掉水里,大臂上的救生圈也会带着它垂直漂浮,头在上。

  而不是救生圈,不小心脑袋在下面。

  魏知古跟小家伙挥了挥手:“以后乘船的人身上会戴救生设备,李易保证如此要求。”

  “棚会拆了,有个棚,风大,蹬不动。”姚崇抬头看看鹅船的棚。

  大家有体验一翻,小家伙睡了,李隆基的鹅船靠岸,宰相们也蹬着跟上。

  到岸边,一群人围上来,全是桃红他们,一共三个班,二十四个人。

  小宝宝被放到车里,他们继续围着推。

  不允许出现任何情况,别人也不准靠近。

  “元之,京兆府的庸和调取消了吧。”李隆基慢慢走着,对姚崇说。

  别看收租子归户部管,大事情,还是要经过紫薇省。

  “臣知道,种棉花。”姚崇领命。

  种棉花是为了给西北将士们提供保暖的衣服,还有包扎伤口。

  另外火药的药捻子用棉花最适合,棉花属于战略物资。

  收了税,朝廷不缺钱,京兆府百姓那点庸和调,无所谓。

  等以后全大唐都收税,全大唐的百姓庸调皆可不要。

  “隆择……”李隆基看向毕构。

  “臣今天开始组织人手修路、修房子、修河渠,组建水网。”毕构不用李隆基再说。

  “道济安排一下,户部要在宣阳坊建贸易大厅,把右藏的东西拿出去拍卖,告诉别人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李隆基又对张说吩咐。

  “臣遵口谕。”张说没啥可说的,他想到了李隆基的目的,帮地方卖东西。

  李隆基不急着批改奏章,带皇后和儿子去百福殿,把好消息跟父皇和豆卢贵妃说。

  三个宰相和两个尚书,互相看看,发现自己老了。

  现在朝堂上的事情,一直是李易在推动。

  别人拿出来一个计划,会受到掣肘,李易拿出来的时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帮你赚钱,顺便帮你花钱,钱到了你的手里,未必是你考虑怎么用,人家告诉你了。

  “我感觉还要出大事儿,只是想不到从哪里出事儿。”姚崇第六感又来了。

  “无所谓了,习惯就好。”卢怀慎不再去琢磨李易又要干什么,累!

  “司农寺那里找到好苗没?等他们给田地增产呢。”

  魏知古想起来还有一个杂交粮食的问题。

  “有吧,一万多个放大镜给他们发下去了,他们组织的人手,陛下出的钱。”

  张说同样期待,粮食增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司农寺圈了不少地,种下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要有一种可以增产,大唐便会疯狂种植。

  水稻了、小麦了、高粱了、小米了、大豆了,哪个突然增产一倍多都行,最好是三倍、五倍。

  “谁去跟他说说,将近一万两千的俘虏借工部用一用。”魏知古看别人。

  大家加快脚步,忙啊,全走了。

  章节数字又弄错了,改不了,抱歉,下一章会调整回来。怎么写成三百多了呢?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