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发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受到这场面影响的甚至还有大北窑工业区的工人们。

  他们一下班来到这里,那更有的瞧了。

  好些工人连家里要用的米和菜都顾不上买了,也非要跟着围拢过去看热闹。

  就为了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外国人这么趋之若鹜。

  然而今天却再没有一个女工去抱怨东西贵了。

  反倒注意力都被款式的新颖和质量的优秀吸引住了。

  “看看,那裙子,款式多特别,我昨天就看上啦。哎,可惜,好像咱们穿着上班有点那个。”

  “可不是,那件短裙我昨天也想买来着,就是觉得颜色夸张了点儿。”

  “哎,你们看那纱巾哎,纱巾的花色好看。那外国女的批在肩上真漂亮。”

  “去你的吧,那是丝绸的,是丝巾。那么好的东西,谁买了也一样好看。”

  “要不咱们买一条吧?”

  “八块呢,你舍得?”

  “那有什么,东西好啊,就值这个价。你看这帮外国人这通抢,那是名牌,我昨天问过了,商店里要买的话,将近贵一倍呢。你能八块买,就是占便宜。”

  “那……这便宜咱们也沾沾?”

  “沾沾呀。咱们不买大件儿,买个小件儿还不成吗?我可告诉你,女的说老就老,现在不穿以后肯定后悔。可要是买下来,明天去公园溜达一圈儿,保准全震。”

  “去你的。我看你才是为了买下来戴着回厂里,好把你们的车间的小伙子迷晕了头,让他们为了追你,都把对象甩了……”

  “哈哈,你这张嘴啊,真不饶人。就这么定了。咱们仨,一人买一条吧。谁也别后悔,省得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好嘛,这帮老外居然把羊群效应深入化了,把咱们这帮国内的女工都给带歪了,物质化了。

  不过,这情况说来也并不奇怪。

  虽然今天的人,特别是女人,非常忌讳“撞衫”。

  可这个年代,人们非但不忌讳这个,反倒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衣服时髦和流行。

  尽管改革开放此时已经使得思想解放了,服装的政治属性也减弱了,但人们还是不由自主的随大流。

  那是因为经过了十年,人们即便想穿好看的衣服,也急于摆脱长久以来的压抑表达个性,却不知道该穿什么好。

  这年代的人仍然非常迷茫和无知,对服装的独立审美意识远没有形成。

  于是在传统的惯性下,大家自然都回去模仿影片里人物的穿着打扮,或是模仿身边那些引领潮流、值得羡慕的人。

  像这几个姑娘之所以崇洋媚外,敢于买下昨天自己还嫌贵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道理。

  总之,如果说昨天晚上的成功,其中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的话。

  那么今天发生的一切,无疑已经为宁卫民的商业逻辑成立,提供了充足证据。

  现在无论怎么来看,秀水东街都是一条可以持续赚外国人钱的宝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