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相(2)_571_重生维京海盗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d738年,东土大唐正处于开元盛世的末期,是国力逐渐攀升到最顶峰的时候。

  向北,唐灭契丹,首次将东三省纳入版图;向西,唐军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不断战胜突厥与吐蕃,一路西进至葱岭。

  将大半条丝绸之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这相当于双手握住了一株巨大的摇钱树。

  天宝年间,天下人口2亿,大唐独占1亿。人口众多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大唐人均富庶异常。

  富有的国家催生起富裕的经济。从官员到商人,甚至店铺伙计,田野中劳作的农民...人人皆是丰衣足食。

  寻常百姓一日三餐吃得起羊肉排骨,这种生活放眼全球,仅有东土大唐一家。富庶的唐商几乎买空了东西大陆桥上所有的牛马羔羊,连带着西域各国同时富庶繁荣。

  大唐广阔的疆域之中,各座都护府麾下精兵强将无数。

  按照常识来说,贵为天子的唐玄宗完全不会将目光投放到一位远在边陲的胡人将领。

  因此,这件事立刻引来当朝右相张九龄的警觉。

  后世提起张九龄,总是毫不吝惜的将“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等赞美的标签贴到他的身上,而张九龄也的确为大唐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切,源于他温文尔雅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对于“危险”极为敏锐的判断。

  唐玄宗看似毫不经意的提及到安禄山的名字,正是这份似有似无的“装作”,引起张九龄的怀疑。

  帝王生活在息壤繁盛的长安城,每天看到的皆是脑干涂地,为国尽忠。

  胡人臣子们不遗余力的炫耀自己的功绩,只为得到大唐帝王的几句夸赞。

  任何人泡在这种蜜缸之中,都难免会在阿谀奉承之中迷失自我。

  而张九龄却不同。

  每隔上五六年,他都要亲自走访边关。他见过这群“忠臣良将”在地方上是什么模样。哪有那么多的“为国尽忠”,“肝脑涂地”。他们全都是为了从巨大体量的东土大唐身上,尽可能为自己攫取好处而已。

  轻者在战斗结束后屠杀西域平民,随后将破烂的武器塞入他们的手中,冒充士兵冒领功绩。

  重者,则干脆私通外族。利用东土大唐的军队,扶持自己的袍族兄弟战胜政敌。

  以“开疆拓土”为名,行的却是脑有反骨之事。

  张九龄对于这群投诚而来的西域将官向来严苛至极。当得知李隆基想要以“曾有功劳”之名放走这位败军之将,他毫不犹豫的上书:“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杜绝后患”。

  张九龄贵为名相,却不是阴阳学派的占星术士。

  他当然无法预测17年后这位安禄山将掀起腥风血雨。所谓“面有逆相”,只不过是他想要治他于死地的说辞而已。

  右相的职位每天需要处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