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章 我行之事,望能简在帝心_大隋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简单的抬了下手,让周围侍候的丫鬟仆人退出去。

  厅门轻轻关上,杨素沉下气,起身负起手走到放有瓷瓶的窗前,望着外面庭院夜色。

  “陆道友今日过来与老夫喝酒,其实老夫心里知道你要说什么,陛下与先帝相比,还是太年轻,老夫不放心呐,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生怕一不小心就碎了。”

  陆良生抿着双唇,也没看两边坐在的四人,跟着起身走到老人一侧,杨素的话让他放心了不少,毕竟外面说的话,给他一种老人要掌控整个朝廷的架势。

  顺着老人看去的视线,陆良生望着庭院点了点头。

  “越国公能说这番话,我也放心不少,但你要说不放心陛下,我不认同,就如孩童学会走路,哪个不是在磕磕碰碰里成长的,越国公过多干涉,就不怕因果报应,落不了善终?”

  因果报应这话在修道人眼中,其实并不算狠话一类,但听在常人耳中,难免有股威胁的含义,那边坐着的四书生埋着脸,眼珠子在窗前一老一少身上瞟来瞟去,四人面面相觑,‘咕’的咽下口水。

  “刚才谁说的祥光普照天灵的?”

  “.....哪个.....大兄,是你自个儿说的。”

  “有说过吗?为兄怎么不记得了。”

  “......大兄,我们听了不该听的,会不会被越国公和陆郎灭口?”

  “别说话,埋头吃菜。”

  王风呵斥一句,眼睛划过眼角还是忍不住瞥去窗棂那边两道身影,嘴哆哆嗦嗦的飞快嚅动,默念:‘别看过来,别看过来......’

  那边,杨素转过身来,余光扫过桌边埋下脸的身影,并不在意这几人,摩挲着架上的精美瓷瓶。

  “国师,你不掺朝政,没有老夫随先帝一手一脚打下江山的艰辛,根本体会不了。”

  指尖在瓷瓶上停了停,偏过脸,视线看去同样看来的陆良生脸上。

  “国师之前说的不无道理,但老夫说的也有自有心得,汉武帝能有雄才大略,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扬大汉天威,可知也是在约束中慢慢磨砺出来的,没有窦太后,就没有武功赫赫的汉武。”

  陆良生看着须髯都在抖动的老人,沉默片刻:“所以越国公想做窦太后,来磨砺陛下?”

  “未尝不可。”

  老人背起手,哼了声望去屏风,颇为气恼朝中一些文武,两年时间,自己所做所行被添油加醋的抹黑。

  “陆道友,外面恐怕已经在传老夫跟曹孟德一般无二了吧?”

  “这倒没有。”

  书生拂开袍袖,伸手一勾,放在桌前的两张椅凳,平滑移到面前,请了老人坐下,杨素看他温和模样,也生不起气来,还是板着脸坐去椅上。

  见老人坐下,陆良生笑着添了茶水坐去一旁。

  “汉末曹操,那也是被人抹黑太过了,但我知晓越国公非曹孟德,乃是对先帝之恩,难以回报,才想要竭力让大隋走的更远。”

  茶盏热气袅袅,老人靠着椅背沉默看着窗外,檐下灯笼摇晃,飞蛾舞动撞着灯笼纸皮,半响,胡须微抖,挤出声音。

  “族兄闯下这份基业不容易,老夫不敢丝毫大意,陛下虽然聪慧过人,也有魄力,可就是这样,越是怕他太想成就先帝那份功业,而操之过急。”

  陆良生坐在那里,闭了闭眼睛,听着外面飞虫撞在灯笼的声响,看去旁边的老人。

  “那到时候,越国公该如何全身而退?”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老人轻声吐出八字,胡须抖动,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外面响起脚步声从屋檐过来,有仆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老爷,大公子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