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3 南票危机_大清隐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深的信用货币。

  是的,按照户部债券发行条例,一圆的纸币确实能够兑换等同的一圆实体银币,在法律上这张纸和那枚银币是等值的。

  但是老百姓想用纸币去银行兑换出银元则是不可能的,在满清没有掺合进来之前,乐天银行是承诺个人纸币兑换业务的,但是由于杨智的叛变让满清也开始印刷债券了,造成市场上纸币一度混乱,结果肖乐天就把这种个人兑换业务给停了。

  这一停可就是永远!琉球和满清进行了艰难的谈判,最后逼的慈禧脱裤子撒泼耍无赖,那老娘们都喊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口号了。

  而且慈禧和那些满清高官们,赤果果的用大义名分来压全国的汉臣,谁敢不给他们造币权,满清就要敞开的卖国,他们就敢把两广、江南、西藏、新疆都卖给洋人去。

  这不要脸劲儿一上来,肖乐天可真吃不住劲了,全天下的汉臣也顶不住这么流氓无赖的招数啊!最后不得已只能以中原淮河为分界线,把大清的铸币权给一分为二。

  淮河以北的地区发布的纸币市场称之为北票,也叫大清票。淮河以南的纸币由乐天银行发行,俗称为南票(怎么有股乱入的感觉?)也叫琉球票或者肖氏票。

  达成分割协议之后,很奇怪的过去那个纸币和银币自由兑换的规矩,就被彻底的废除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大机构,都不能用纸币去兑换银币。

  这就麻烦了,法律上讲一元纸币就等于一枚琉球龙纹银币,可是这不给兑换怎么保证信用呢?老百姓接受不接受呢?会不会贬值呢?

  这时候就需要用税收来做担保了,用大清还有琉球这两个庞大的商圈内的国家信用当做担保。明确告诉百姓,无论市场认不认这种纸币,反正交税的时候政府认,不仅认可还能给予一定的优惠,以资鼓励。

  这下百姓都心安了,皇粮国税这东西人人都得交,既然朝廷还有琉球都认可这纸票是钱了,那还怕什么。就这样南北钱票就渐渐的推广了起来。

  直到现在,大清国究竟发行了多少的钱票,一般人是不知道具体数据的,但是乐天银行内部有明确的记录。

  从钱票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危机发生之前大清国内一共发行了18亿元钱票,其中6亿是北京发行的北票,剩下的16亿钱票都是乐天银行所发行。

  这些钱眼下就在整个南中国的商业流通领域里运转,充足的货币供应让物资的流通越来越迅速,更让各种工程遍地开花,江南还真有了点同治中兴的样子。

  可惜,表面的繁荣却存在着隐患,信用货币最宝贵的就是信用这两个字,现在是用国家信用来给纸币担保,可是一旦国家信用破产了呢?

  别看琉球国家很小,但是这个国家很奇妙,由于肖乐天的商业帝国建立在这里,金融中心也在这里,所以琉球王国收上来的税收其实一点都不比江南地区大清国收的少。

  全世界的商人来到东亚进行贸易,总是免不了要和庞大的华族商人打交道的,这其中琉球的华族商人更是至关重要。

  既然在琉球交割各种生意,税金当然也就上缴到国库了,正是由于琉球国库认可南票纸币的信用,所以江南还有世界各国的商人也就不抗拒这种纸币了。

  既然大商人不抗拒,中小商人依托大商人麾下自然也就接受了南票,顺理成章的百姓也就可以用这种纸票去中小商家那里买东西。

  信用一旦建立起来,然后乐天洋行就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而再次发行更多的纸币,这就是一个很完美的良性循环。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