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白猷_苍茫之樗公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猷战死。

  如果说,文卿的战死还有一些战术层面失误的原因,那么白猷战死就是实打实地被全方位碾压。祖弋与白猷的联军,在人数相差不大,装备大抵持平,后勤一样充足,且全员精锐的情况下依然被高夷王敬生生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连最基本的保命都做不到。

  白猷战死直接宣告了整个战局向高夷王极度倾斜,刨除早在被孙种打败后便一蹶不振的赵无疾,新生代的四大名将可算是四去其三,仅余一个羊嗣至今未登场。孟红女和洪京已经突破水路直取国膺,高夷王敬这路再破白猷,接下去高夷王的三路大军将会包围国都国膺城,朝廷就没得玩了。

  绝境来得如此迅雷不及掩耳。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高夷王至始至终居然一点儿也没打算回军去救高夷,假若真如穆昭预想的那样,国膺城既可以是高夷王的目标也可以是高夷王的陷阱,一旦高夷王的军队迟迟拿不下国膺,那还真就是成了困兽,连高夷也回不去了,只能被耗到全军崩溃。并且,这次可不是战败那么简单,而是会从此被彻底连根拔起。

  换句话说,如今的形势表面上看是朝廷的绝境,实际上也是高夷王的绝境,最终的胜负就取决于国膺城能撑多久。

  四大名将只剩最后的羊嗣,最后的国膺城保卫战一定是羊嗣将军压轴出场,羊湖之子、穆昭之婿,顶着两大史诗级名将的超级光环,能否挽狂澜于既倒,就看羊嗣了。此战若胜,则羊嗣从此青史留名,跻身传奇名将之列;此战若败,整个朝廷都会跟着羊嗣一起完蛋,羊嗣也会成为后世的笑料。

  以上,都只是纯军事方面的考虑。

  事实上,这个战略从一开始就必定是指向失败。

  永宁二年,五月,帝罪大将军穆昭,下狱死。

  穆昭,前大半生都在金土南戍边,确实战功赫赫,确实生命鼎盛,当大将军确实也是实至名归,但,穆昭在朝中毫无根基,再加上穆家这几辈人的子嗣也并不繁多,唯一的联姻又是跟同为军功家族的羊氏,所以尤其是在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政界,穆昭根本就吃不开。唯一在支持穆昭只有皇帝本人,而这样的支持是非常考验皇帝的定力的,一个年轻的皇帝要在面对十几万叛军兵临城下时保持定力,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短短几个月内,如雪花般飞舞的弹劾奏疏充斥着整个朝野,本就不算强势的皇帝,根本顶不住。更何况,不通兵法的年轻皇帝也无法理解穆昭口中所谓的军事战略,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两个致命的罪状:要么是穆昭指挥不当,要么是穆昭在纵容叛军。

  无论如何,身为总指挥的大将军穆昭都难辞其咎,最终在狱中含恨而死。

  永宁二年,五月,朝廷迁都衷禅。

  穆昭死后,朝廷再无心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