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6章 帅灵韵的信_大唐第一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忠、嗣!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一样响在了萧珪的脑海里。

  曾几何时,萧珪在读史书或者是研究某些盛唐文物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因为“王忠嗣”这个名字,而感慨万分。

  如果要萧珪用一个句话来形容这个人,那就是:盛唐第一名将!

  或者是:大唐最令人惋惜的一位忠臣名将!

  正如王忠嗣自己所言,他原名王训。他父亲名叫王海宾,曾经是大唐的一位猛将。

  王训九岁那年,王海宾在与吐蕃的一场战事当中,以身殉国。皇帝李隆基把王训收为义子,赐他名为“王忠嗣”,还将他养在宫中,让他与诸多皇子为伴从小一起长大。

  按理说,既是烈士的遗孤又当了皇帝的义子,王忠嗣便可以享受优渥的贵族生活,从此一世无忧了。但他并没有贪恋于荣华富贵,而是发愤的读书勤加练武尤其读了许多的兵书,立志继承父亲的衣钵要成一名代将。

  刚到弱冠之年,王忠嗣便主动要求从军走上了战场,并且是从最低层的军人做起。他凭借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军功步步高升。到现在他还只有二十多岁,就已经成为了大唐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闪亮将星。

  关于王忠嗣的事情,萧珪记得很清楚。

  到现在为止,王忠嗣打得最著名的一仗,便也是他的成名之战,应该就是“郁标川”之战。

  那一战就发生在去年,开元二十一年。

  当时,吐蕃的赞普在一个名叫“郁标川”的边境地方练兵,兵马有近十万之众。

  吐蕃一向兵强马壮,在与大唐的战争当中丝毫不落下风。这次又倚仗人多势众,不停的在边疆耀武扬威。

  王忠嗣的父亲死于吐蕃人之手,他从军的一大志愿就是想要为父报仇。眼见吐蕃赞普就在眼前,还陈兵于边界不停的挑衅。王忠嗣义愤填膺,仅仅率领数百兵马主动出击,杀了吐蕃大军一个猝不及防。

  真正的历史,有时候比《三国演义》和《水浒》这些小说,还要更加的夸张。

  那一战,王忠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与历史诠释了两个字:虎将!

  他身先士卒杀进敌群之中,所向披靡杀人如麻,吐蕃阵中无人可挡。数万吐蕃大军被王忠嗣冲得大乱。他率领的这一支数百人的孤军,竟然杀死了数千军士。吐蕃的赞普扔下无数牛羊战利品,率着他的残军仓皇而逃!

  此一战后,皇帝李隆基亲自查阅军功薄论功行赏,将王忠嗣提拔为从三品金吾卫将军。

  从此,“王忠嗣”的大名响彻寰宇。无论是大唐还是吐蕃或者是其他的番邦,都知道大唐有了一位被皇帝称为“卫霍遗孤、忠臣之嗣”的盖世虎将。

  更加不乏有人称说,王忠嗣就是大唐的“霍去病”。

  其实,郁标川之战对于历史上的王忠嗣来说,还只是他个人军事生涯当中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