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对太子的考校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文初年,朱允炆将抑制土地兼作为朝廷新策,借着洪武朝残留的血腥味,以强横的君权推行全国,无数官员、士绅、大族损失惨重。

  然而,十年过去了,朱允炆并没有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只不过是延缓了兼并的速度与规模,却没有真正抑制住兼并。

  十年建文朝,多了不少勋贵,这些勋贵有了权,有了钱,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购置田产,上百亩地哪够,至少也得弄个几千亩,上万亩。

  蓝山伯王真之所以打死百姓,不就是强制兼并土地的结果?

  除了暴露出来的王真,还有很多没有暴露出来的,有些没有打死人,只是借助强权,以低价或市价购置,转而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充当自家佃户。

  新兴勋贵在这样干,商人有钱,也要购置田地,新进入朝廷的士人阶层,也得购买田地。有钱就得有田,有田才能算大族,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个基业。

  在这种逻辑的推动下,土地兼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苗头,抑制土地兼并的力量有所松动。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再一次提出了抑制土地兼并问题,许多官员看到建文报,已经开始写信通知家里人,该退的地退回去,该补的手续补全,千万别被抓了典型。

  一些官员不以为然,买来的,那就是自家的地,咱也是正常交易,有官府开具田契,任你怎么查,我们都是清白的。

  可这些人低估了朱允炆打击土地兼并的力度,元宵节刚过,官员刚上班,朱允炆就下达了一道旨意,内容很多,但核心内容只有一条:

  抑制土地兼并,从官员做起。

  一品官,最多只能有一千五百亩地,超出一千五百亩部分,朝廷按市价收回,发卖给百姓。

  二品官,最多只能有一千二百亩地,超出一千二百亩部分,朝廷按市价收回,发卖给百姓。

  七品官,最多只能有三百亩地。

  九品官,最多只能有一百亩地。

  朱允炆不仅规定了官员田亩数量,还特别规定,朝廷收回再以低价发卖给农民的土地,一律采取「官蓝田契」,而这一类田契,不允许二次交易。

  换言之,百姓买下官蓝田契的田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你随便耕作,只要缴纳朝廷赋税就行了,哪怕是死了,你儿子也可以接着种,没人收回,但如果你想卖地,抱歉,这类土地不准买卖。

  此圣旨一出,顿时激起官员反弹,除了内阁、六部尚书、侍郎外,基本上所有能说话的文官都站出来反对。

  朱允炆的这一道旨意,触动了整个官僚体系的利益,现在已经不是建文初年,朝臣对朱允炆不了解,生怕得罪出现一次建文大案,加上洪武朝的清洗让太多人失去了反抗的资本,可经过十年的恢复,新兴地主的出现,反对的官员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至少他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