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一章 树死不伐,会砸死人的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除户籍枷锁,实现职业自由,是必然趋势。

  只不过老朱打造的这条枷锁很结实,如果按正常历史发展,过上几十年上百年,这个枷锁才会锈蚀、脆弱,被人挣破,丢到垃圾堆里,无人问津。

  当然,在此时此刻的大明帝国,朱允炆也不否认,已经有人挣脱了这根锁链,以逃走、逃离、逃命的方式!

  这个制度,会在绝望中腐朽,在挣扎中崩塌。

  它,不仅禁锢着大明子民,还禁锢着大明的生产力与未来。

  虽然老虎的儿子是老虎,狗的儿子还是狗,但大禹的儿子是启,秦始皇的儿子是胡亥,李文忠的儿子是李景隆啊。

  你总不能指望,老子是好汉,儿子也是好汉吧?

  王老汉是军户,一顿饭吃三斤米,上阵拿的是十八斤大刀,可他儿子就是体弱,三斤米吃半个月,拿着个火棍还经常掉,你让他咋当军户,咋当兵?

  赵老五接替了老爹的班成了匠户,对浮雕半点不懂,一凿子下去,八年艺术品全报废了,你说,你让他上去做啥?

  连基本的拉丝都不知道是什么,要这样的匠户来干嘛?

  打扫卫生?

  劈柴?

  没创造什么价值,还耽误了大明GDP不是?

  人家不会这一行,不适合这一行,就早点安排转业再就业,拿着户籍制度拴着人家子子孙孙十八代,就不怕自己十八代有问题?

  朱元璋太过重视稳定,也太理想化,制度化,他以为自己种下的树,就一定能活下去,还能活一万年。

  现在,朱允炆看着这一颗有些枯萎的树,眼神中带着几分忧愁。

  户籍制度并不好玩,其牵涉的太多太多。

  若是自己如后世一样,搞个二元户籍制,即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说不定几十年后,自己还没死,骂自己的奏章又到了。

  跨过当下复杂的户籍,开辟二元户籍,那人员的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这些工作,如何去做?

  这个时代可没计算机,没办法哒哒两下键盘,便存入所有的户籍信息,包括老家哪里,现在哪里,家属是谁,联系方式,是干嘛来的……

  虽然朱元璋也打造了一个大明的户籍档案系统,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前后花了十年,整理出来的黄册,便放在了后湖(玄武湖)上。

  朱允炆若是按朱元璋这个效率去办事,估计老死了,也办不了几次人口普查。

  可是,树死不伐,会砸死人的。

  当下的户籍制度,一直都在杀人。与其这样,不如选择二元户籍。

  没错,二元户籍有着很多缺陷,诸如割裂城乡,对立城乡,鸿沟城乡等等,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问题是伴随着高度的城镇化凸显出来的。

  可对于当下的大明,城镇化率只是个位数,嗯,严格来说,哪怕是明代后期,城镇化率,也没有超过两位数。

  当然,有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