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长安书院建筑群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雪的长安总是清冷的,但长安市面上悄然兴起的一种的蜂窝煤却潜移默化的驱散了寒冬。

  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坊间,一栋栋民居中高耸的烟筒处冒起阵阵雾气,燃烧蜂窝煤的小炉子已经悄然在长安普及。

  这种小巧轻便的燃烧材料非常实惠耐用,一开始还是些烧不起木柴和火盆的穷苦人家使用,后来逐渐的发展到整个长安的居民,最后连城中的那些达官贵人们都开始使用这种燃烧时间长,供暖量大的新型材料。

  只需要在屋子中开一个烟筒,便可不惧炭毒,放心的享受寒冬中的暖意。

  长安,太极宫北,立正殿。

  此时的立正殿中,长孙皇后正在和李承乾和李泰两名皇子围在火炉旁烤火。

  长孙皇后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柔声道:“高明,青雀,昨日听闻你们的父皇去了上书房考察你们写的字帖,听说你们俩表xiàn的不错,今天可把写的字帖带来了,额娘想看看。”

  李承乾和李泰急忙各自从怀中掏出一副字帖,恭敬的呈给长孙皇后,异口同声道:“请母后一观。”

  长孙皇后笑着接过自己两个儿子写的字帖,满意的看了起来,只见李承乾写的是一首叫《潼关怀古》的词。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长孙皇后原本轻松的笑脸随着看完这首词逐渐变的严sù起来。

  李承乾看到长孙的表情变化,还以为是母亲大人不满意,急忙道:“孩儿写的不好,请母后责罚。”

  长孙皇后这才反应过来,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问道:“高明,这首词是你写的?”

  李承乾心中腹议不已,急忙道:“此词非儿臣所写,乃是徐鬼谷以前教儿臣的,儿臣觉得此文写的文辞押韵,便记了下来,母后与父皇看到这首词开口问的问题居然一模一样。”

  长孙笑的更玩味了,口中念叨了几句鬼谷之后,才转头对李承乾道:“高明,你年纪还小,不能明白这篇文词的超凡之处,这篇词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景而怀古,再而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和这般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字里行间充溢着沧桑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李承乾似懂非懂的听着长孙皇后说了一堆,他只知道母后高兴就好。

  看完了李承乾的诗,长孙皇后的兴致明显更高了。“青雀,你写的字呢?也是鬼谷传人所作?”对于李泰这个小儿子,长孙似乎更宠爱一些。

  “回母后,正是徐鬼谷所作,不过和大哥不同的是儿臣这幅词是儿臣求徐师所得的。”

  “哦?写的什么?还要我孩子亲自去求?”长孙皇后十分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