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泉州奴隶市场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近新年,整个大唐的百姓都开始了准备欢度年关,过年的喜庆气氛也是布满了神州大地。*和关中寒冷的天气不同,岭南的气候更为温和,甚至有点微热。昨夜泉州飘了一夜的小雨,可是今天气温却丝毫不低,干巴巴的土地上,似乎在宣告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因为昨天下雨,所以张老爷昨天睡的晚了些,到了日头出来才吃过早饭,叼着根牙签挺着肥大的肚子走出大厅,抬头看了看斗大的太阳,心中即焦急又欢喜。

  张老爷本名张开泉,本来是泉州城外的一个富户,家里雇佣着几十个长工捕鱼,加上一些其它的产业,每年也能有不少的收入,虽然比不那些顶级富商,但也算是个中等富户。不过前些日子,从长安的南山书院推广新式晒盐之法,他沾着在书院上学的一位侄儿的光,率先看到这晒盐的好处,于是一口气拿出二分之一的家产,收购了不少的海滩,用水泥制成盐田,当时不少人都觉得他是疯了,但等到他的盐田生产出第一批盐后,所有人都傻眼,这些成本低廉的晒盐刚运到盐市,立刻被哄抢一空,而他也借着晒盐之利,一跃成为泉州有名的富商之一。

  现如今的泉州今非昔比,当初只是个小海港,停靠些捕鱼的渔船,张老爷曾不止一次的想要离开这里,到长安或者洛阳等地去发展,奈何祖业都在泉州,不好离乡,所以只得呆在这里。

  可是现在。张老爷由衷的感谢祖宗保佑。当初幸亏没走。现如今的泉州已经成了块聚宝盆,四面八方的商人如同蝗虫一般,铺天盖地的布满了沿海,岭南处的开荒者听说都已经走到了南极之处,并且在书院命名为海南岛的岛上开始栽种作物,张老爷的眼尖,他很明白的看出,日后岭南之地将会成长为一块无比繁华之地。

  朝廷的远洋海船每日都在繁忙的泉州码头停靠。再转入琉球岛,进入大海,空船出去,回来的时候,全都是拉着满满一大船的香料、金银、还有奴隶。

  这让那些逐利的商人们眼睛红的渗血,所以泉州一些富商,开始自发的联合起来,组办一些海外商船,说是去海外贸易,其实是为了掳掠那些财宝。

  张老爷也加入了一个名为”同福社”的组织。其中大多都是些泉州的富商好友,大家一起出资。组建海船队,最后掳掠来的财宝按照股份多少来划分。

  出海赚的钱不少,可是晒盐赚的更是大头,张老爷今天起来,就是要去泉州的奴隶市场,买些盐田的奴隶,现在泉州人手缺的太过厉害,从新罗和突厥抓来的壮丁都被长孙家拉去挖铁矿了,还有不少倭国奴隶也都是官府管辖挖煤炭,所以分配给普通商人的奴隶少之又少,再加上泉州的人口本来就不多,所以这才有了泉州的奴隶市场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