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泰山封禅_大唐城管大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yì,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在中国古代政zhì制度中,封禅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近代有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悠远的中原人的大型祭祀活动。

  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泰山,自古在中原就享有极高的声誉,地处山东中部,孔子故乡,更是以风景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足以见泰山的声誉之高。

  正因为声誉高,所以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

  自从秦始皇开了泰山封禅这个头以后,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封禅泰山都趋之若鹜。前前后后一共有六位帝王在泰山举办过盛大的封禅仪式。

  历史上的李二没有去过泰山封禅,不是因为他不想去,而是因为每一次他想封禅的时候,大唐都会遇到些灾祸,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再加上有魏征这样的谏臣,所以封禅的计划总是胎死腹中。

  最后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去成,倒是他的儿子李治,在武后的扶持下,去泰山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封禅。

  可是这个时代,李二的封禅梦却由一个人彻底的改变了,那就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徐阳。

  二十一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