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小春入韦府_大唐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岳不由得又想到:

  唐朝的都城长安,连带整个京畿地带,现在都处于种尴尬局面——河陇丧失,西域阻隔后,关中自丝绸之路获取的财富一落千丈,而河南道又因安史之乱的浩劫,经济彻底崩溃,迄今也没能恢复三成;军国之用,基本取自江淮、东南,可那里的米粮布帛出产从来不是问题,关键就是如何运到长安去,继续供养这座花般的上都,从而维系帝国全局政经的运转,所以刘晏才说——我唐的问题,其实就是漕运问题。

  哪怕将来在河陇发起对西蕃的反攻,那也得先把财富汇聚到长安城的度支司里,才有可能。

  换言之,谁掌握了漕运利权,谁都握有这个帝国的权力,才能真的做一些功业。

  有利权就有钱,有了钱就有军队,有了军队就有政权,有了政权才能更好地抓住利权。

  这样的脉络链条,在高岳心中一步步清晰起来。

  为此,他还是需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

  现在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把这批米粮钱帛送到目的地。

  在这点上,高岳主持的兴元府,道路真的是四通八达。

  汉中兴元府走褒斜道,距离长安六百里;走骆谷道,距离长安八百里(走子午道?对不起,会死在半路上)。

  且这两条秦岭通道的起始点,一在兴元府北的褒城,二在洋州。

  可高岳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条,因褒斜道的山洪在夏季随时可能爆发,栈道并不安全,此外水中多礁石,对付礁石的办法高岳还在探索;而骆谷道的北谷口所在的周至县,现在还被李希烈叛军控制着,自然也不可能走这条道路。

  还是过兴州、凤州,借韦皋的船只、车马,沿西汉水过陈仓道运输最为周全。

  兴元府赤崖新落成的转运院前,高岳找到王绍、王锷,随后很诚恳地对他说,我兴元还余四万贯的府中钱,现在请允许我把它补给您。

  王绍很是吃惊,忙问高少尹此举为何。

  “先前攻漫川关时,士兵加的餐钱、挑荡赏钱,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钱,前前后后花了四万贯有奇,皆是从汴东转运使和荆南军府里临时支取的。宣润送来的米粮,作为脚力钱,已支了一万七八千石给士兵、民夫,不能再取转输的钱物给本道的士兵了,故而愿拿兴元府中钱,补上这个缺。”

  王绍很是感动,说高少尹言重,朝廷两税都会把脚力钱计算在内的,何况是攻打漫川关,是为了上津道的周全,此战白草、山南诸军出力最多,功勋最大,我是看在眼中的,这笔支出高少尹放心,马上入奉天城时,我必定伴同高少尹一起,向圣明解释清楚。

  其实这个王绍,高岳现在了解到,他算是最有望接过包佶地位的人物,也特别被太师颜真卿所欣赏,将来很可能会主持一方财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