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公主表谢意_大唐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场精心策划好的双簧。

  萧复先提名张延赏,而李晟女婿张彧接踵反对,并借机当面指出张延赏的过失,干净利索地将他率先踢开:

  在职期间酿成兵乱,丧失军府,扔下财赋,仓惶出奔东川,无一功于国家社稷,有何理由忝居中书门下?

  随着张彧一条条的朗读,这下整个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清楚——张延赏,完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答应李晟,让他这女婿去剑州当刺史,唉!”皇帝的心情宛如结冰般寒冷难受。

  “臣岂敢,岂敢有傅说之望?”这时候张延赏不屈也得屈了,他趴在地板上,丧魂失魄地说出这句话来。

  周身满溢着苦涩的气味。

  看着岳父这副模样,郑絪眼泪都要流下来。

  岳父到底做错了什么?崔宁离开西川,他正常去接替节度使而已;李晟入蜀后擅自要带走军府营妓,岳父加以阻拦也是合法合理的;皇帝播迁,岳父来勤王也是天地良心的,为什么全蜀地的兵马都要造反。

  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朝廷,到底怎么了?

  郑絪思绪完全狂乱起来。

  可没人在乎一个小小翰林学士的想法,这边皇帝立刻弃子,他又属意翰林学士院系统里出来的姜公辅,能不能让姜公辅当宰执?便开口说道:“中书门下二侍郎,由满朝大臣推选,朕出制可;不过御史大夫,朕想亲自择人。”

  “陛下如此想法,谁敢不从?”萧昕当即说到。

  结果皇帝刚要说出姜公辅的人选时,萧昕下一句冒出来:

  “满朝三品,御史大夫为何者,陛下可任意择选。”

  皇帝差点吐血。

  姜公辅从区区翰林学士,来奉天后火箭提拔为谏议大夫,原本皇帝还想再让他升一程,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可萧昕却加个“满朝三品”为限制,当即让皇帝没了脾气。

  除非皇帝当场强行安排,朕就要先让姜公辅升为三品,而后拜他为御史大夫。

  这样岂不是太不要脸了,违背了举贤的基本法则?

  几个回合下来,李适表情呆滞,下面朝堂上热火朝天,大臣开始联名推选宰臣,然后写于尺牍上,由中官呈交给皇帝。

  最后皇帝完全妥协:

  第一个站出来举贤的萧复,反倒成了最大赢家,当即为中书侍郎;

  萧昕为黄门(门下)侍郎;

  颜真卿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同为宰相;

  聊胜于无的是,姜公辅、刘从一等,统统加上参知政事,也可和宰臣们商议政务。

  结果确定后,皇帝看了看铜图,翻了下眼皮,他居然丧却了在铜图上部署的兴趣,有气无力地说,下面就让萧中郎、萧门郎和颜大夫处分,朕静待结果即可。

  萧复的想法,和高岳、韦皋之前的方案基本一致。

  以刘海宾为泾原行营留后,以张光晟赴凤翔为陇右节度使留后,防备西蕃,随即太尉段秀实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