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并州有位狄法曹,可以提拔提拔_从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课的收入往往不少,与禄米的价值相当,比如六品官员的役力是十五人,每人每月交200文钱,一个月就是3贯钱,一年就是36贯,比俸钱还高了。

  不过有时候收不上来,这里面是真的有蹊跷,属于弹性很大的一项收入。

  李彦对于力课不太感冒,百姓的钱被三七分成,他用的也难受,但制度就是这样,令史更是再三暗示,会优先安排。

  双方互通姓名,谈天聊地,办理好基本手续后,李彦行礼道:“多谢卢令史了。”

  卢令史赶忙还礼:“这是下官应该做的,李校尉折煞了。”

  李彦试探道:“我这里还有一事相求。”

  卢令史笑道:“请说!请说!”

  李彦不弯弯绕绕:“卢令史应知,我任内卫武德一职,麾下却无得力能手,吏部汇聚天下人才,能否提供些参考?”

  卢令史脸色微变:“这……”

  李彦道:“我不贪奢,只想选几位县尉法曹。”

  卢令史神情稍稍缓和:“县尉啊……”

  京官一向看不起外官,而地方上的县尉,更是他们眼中的贱职,工作辛苦,升迁困难。

  后来的杜甫,科举之路走不通,权贵之门走不进,在长安困守十年,依旧拒绝出任县尉,写下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的诗句,那不是他一个人的观念,代表着当时的共识。

  但即便如此,卢令史考虑后,还是不愿意松口。

  内卫和其他部门关系还好,和吏部是天生的不对付。

  因为内卫的晋升,不经过吏部,把它踢开了。

  实际上,天底下多少选人眼巴巴期待着吏部铨选,更别提那些等着升官的。

  内卫才多少职位,根本影响不了吏部的权柄。

  但对于这种手握大权的部门来说,我不管到你,就是冒犯。

  卢令史希望和李彦有交情,却不希望和内卫有交情,实在是公私分明。

  于是乎,他微微一笑,既不拒绝,也不同意。

  李彦同样微微一笑,翻出一本书卷,当场阅读起来。

  卢令史一愣:“这是?”

  李彦道:“啊,这是太子殿下赠予的《瑶山玉彩》,我时时翻阅,获益匪浅。”

  卢令史:“……”

  小郎君,太直接了吧?

  不过李彦看书时的神态,似乎还真的有些不同。

  那份专注凝重,仿佛皓首穷经的儒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的乐趣里。

  为了拍太子马屁,也是拼了。

  卢令史十分钦佩,想了又想,终究不愿意因为这点小事,得罪这位前途远大的小郎君,咬牙道:

  “好,我予李校尉一份名目!”

  ……

  半个时辰后。

  李彦来到了大理寺后面的内卫驻地。

  在十几年前,这里曾极为兴盛,如今已经荒废了。

  随着丘英归京,才算恢复些人气,有杂役不断进出,打扫卫生。

  但李彦一路看过来,皇城内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