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7章 罪证面前,看看谁才是两面三刀的伪_从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贪财的时候毫不客气,克制的时候也毫不含糊,十数年都窝在衰败的皇城司里面,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吃几个刘家铺子的炊饼,这样的人,如何等不了三个月?

  李彦也评价道:“很稳妥的计划,你在暗,赵挺之在明,只要忍耐得住,他终究会死于你手。”

  丁润嘿嘿笑了起来。

  李彦道:“不过如此长的时间,浪费在赵挺之身上,未免不值,你可以去寻一人,名叫刘延庆,他可助你速速解决。”

  丁润奇道:“这人我熟悉啊,可为什么去寻这人呢?”

  公孙昭眉头扬起,却立刻明白了:“前辈,我能与我师兄同去么?”

  李彦颔首:“那你就一起去吧,等拿到了罪证,我会亲自出手,尽快将此事了结。”

  公孙昭精神一振,抱了抱拳:“是!”

  丁润跟着公孙昭往外走,在无忧洞内穿梭,出了渠道,回到上面的街道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去找刘延庆,莫不是寻找赵挺之的罪证?”

  公孙昭点头:“吴居厚是掊克之臣,擅于为朝廷搜刮敛财,无数百姓恨之入骨,赵挺之却没什么骂名,但依朝堂的风气,他不贪污的可能是很低的。”

  丁润觉得大妙:“好啊!正该如此,将这些士大夫的罪状拿到手,把那层虚伪的皮趴下来,让他们身败名裂!”

  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是最不可接受的事情,人死了万事皆休,但有些文官却不惧身死,比如之前的任伯雨,还乐于英勇就义,博一个青史留名。

  赵挺之虽然是御史台的长官,但若说他毫不畏死,似乎也不太可能,毕竟此人对于宰相如此执念,就不会是为求清名视死如归之辈,历史上苏轼骂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很不正面。

  不过和所有文臣一样,赵挺之同样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丁润摩拳擦掌,还为朋友鸣不平:“他们不是老认为高兄包藏祸心么,我现在就率先揭破这群家伙的真面目,看看谁才是两面三刀的伪君子!”

  公孙昭正色道:“高提点确实不该遭到污蔑,京师百姓幸得这位青天!”

  丁润笑道:“他已经是提举了,不过从功绩上来说,那都是林公子带出来的,京师幸亏有林公子,否则还不知道多乱呢!”

  公孙昭露出感慨:“是啊,多亏兄长在京师,他现在过得如何?”

  丁润道:“很好啊,开办了一个书院,学生很多,年前好像参加了场蒙试,许多人都想慕名而去,我最佩服林公子一点的,就是他明明有那般能耐,却不入朝为官,这才是大智慧……咦!前面那些官兵在做什么?”

  师兄弟聊着聊着,突然身形一闪,齐齐看向前方。

  就见一群官兵粗鲁地冲入一户民居里,开始搜查,里面很快传来孩子的哭闹声。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