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7章 孝陵(1)_我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强亦非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大则骄物博则惰,不思进取尔!”

  “唯有开拓才能国强!”

  “若沉浸天朝之梦固步自封,无异于井底之蛙。”

  “若不睁眼看世界,更不知寰宇诸国之变革!”

  “若从朕始,不能开拓进取,后世子孙则夜郎自大。”

  “而我中国,更无法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变局之痛,又岂止百年。痛楚之伤,又何止山河沦丧?乃我民族之锐傲之气,丧失殆尽。我国家之信仰之心,心神动摇!”

  “亦恐让我后世子孙,在先祖无上荣光和现实切肤之痛当中,辗转徘徊....”

  ——故宫博物院《永昌秘卷》

  腊月二十九,小雪微飘。

  十几名便装骑兵,护卫着一辆青色帷幔的马车,缓缓在孝陵前停住。

  守陵的老太监已经老眼昏花了,在护陵卫参将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跪在马车前。

  “奴婢....”

  “臣等叩见皇上!”

  朴无用撩开马车的帘子,穿着寻常便装的朱允熥,从车厢中出来。

  “起来吧!”朱允熥看着恢弘无比,但却格外的空旷的孝陵说道。

  “皇上.....”守陵的总管老太监口齿不清,但眼神中满是关切之意,断断续续的说道,“不知皇上驾到,奴婢都没准备.....”

  “不用准备!”朱允熥依旧看着孝陵,笑道,“朕也是临时起意,想着明天就是春节,过来看看!”

  说着,叹口气,“民间之家,每逢佳节子孙都要尽孝于亲长面前。而朕.....哎!”ωω

  “皇上您慢点!”朴无用在前引路,躬着腰道,“刚扫了雪,台阶滑!”

  朱允熥目光浏览着陵内的景象,一切都是俨然有序。

  树木花草都被精心的修剪过,殿宇的大门台阶还有殿内都是一尘不染

  “守陵人的差事办的不错!”朱允熥微微颔首,继续前行。

  孝陵的格局,仿照紫禁城

  看着熟悉,但又很是陌生。

  这里埋葬着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孝陵的另一边则是孝康兴皇帝朱标。

  若是从天空俯瞰,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民居的定义。

  父母居中,长子居厢

  走了许久,朱允熥进了供奉老爷子牌位的神殿。

  诺大的殿,很是空旷。即便穿着软底布鞋,可也能听到脚步的回响。

  “皇上!”朴无用搬来一张椅子,放在朱允熥身后。

  然后躬着身子倒退,默默走到殿外伫立。

  “皇爷爷!”

  一炷香,放在了香炉之中。

  朱允熥双手合十,“过年了,孙儿来看看您!”

  说着,苦笑道,“真快呀,一转眼就过年了,您老也走了大半年!去年孙儿陪您一道祭祖的事,仿佛就在刚才!”

  “您老放心,在来看您之前,熙祖皇帝仁祖皇帝,还有盱眙王,临淮王,南昌王,孙儿都虔诚祭过!”

  “还特意二十二叔去凤阳的皇陵泗州的祖陵,亲手奉上贡品!”

  说着,朱允熥在椅子上坐下。

  “这一年来,孙儿做得还算不错!今年我大明国库的收入,比往年又多了两成半,普查出的人口,大明功有一千四百万户,共计八千多万人。”

  “老爷子,不是孙儿夸口。这个数字,可比您洪武二十六年普查的时候,多了一千六百万!”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您老给孙儿打的底子好。国家昌盛,才能人口滋生!”

  “您老的洪薯,如今种遍了大江南北,百姓多了一份口粮,您都感恩待德。江西有百姓用洪薯酿酒,民间私称洪武酒...”

  “当地的知府说百姓不知尊卑,不许百姓这么叫!孙儿跟他说,百姓这么叫,是因为怀念您,感念您的恩德!”

  “让他们叫....让天下人都知道世上有洪武酒!”

  说着说着,朱允熥的眼睛渐渐湿润了,微微有些动情。

  “知道你老爱喝几盅,孙儿还给您带了点。其实孙儿已经先尝过了,那酒不好喝,就是辣.....”

  “可好歹也是酒,因为红薯,天下少了几个饿死的百姓,而百姓的餐桌上,逢年过节也难得多了点酒星.....”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