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育种田和纺织厂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首先去的,是皇庄那里。

  作为农会模式的发源地,而且有“皇帝所有”这个招牌在,顺天府周边的皇庄发展的非常顺利。

  朱见济接见了几个老农夫。

  对方还是有些瑟缩,但膝盖起码没打抖了,胆气也显得多了。

  他们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捧着茶水,回着皇帝的话。

  “今年的麦子长势不错,应该又是一个好年景。”

  “庄子里的管事都很厚道,没有欺负咱们。”

  皇庄的管理人员这些年也换过两批了,特别是朱见济登基之后,要对自己的手下论功行赏,原东宫秘书处的人当然不能放过。

  于是不少人都得到了调任升职,入了司礼监、内官监等重要部门。

  现在管理皇庄的,应该是马冲新收的干儿子。

  估计是被干爹提点过,这人干的也算矜矜业业,不敢仗着朱见济当皇帝后,因为事忙而减少了来皇庄视察的频率,就做些欺负人的事。

  朱见济对此很满意。

  果然,身边的人很重要。

  选对了马冲,那有很多事是不需要他去多虑的。

  朱见济让老农带着自己在皇庄里逛逛。

  “宿舍里面还住人吗?”

  “住的住的!”

  只是因为日子好过以后,很多人都成家了,为了不浪费地方,集体宿舍又被改装成了几个隔间,分给人住。

  “这些农具呢?”

  “都是小院里的先生新做出来的,咱们现在还在等麦子熟,囤在这里……还有一些是借给旁边的农户了。”

  “原来如此。”

  朱见济跟着他们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育种田那边。

  所谓育种田,是朱见济交给皇庄的一个任务——

  考虑到国内的农作物产量不高,想要获得土豆、玉米这种能够改变社会的“佳禾”还得等到大明的船队到达美洲。

  可远航的大船还有修起来,郑和宝船虽然符合条件,但造价过于高昂,耗时也过于漫长了。

  即便有洋流可以借力,可就算一路上风平浪静,也得花费很久的时间。

  朱见济等得起,步入小冰河期的大明却等不起,被天灾蹂躏的大明老百姓也等不起。

  所以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培育一些产量更高的良种出来。

  他没有在大明找到类似于后世大德鲁伊的存在,只能依靠有丰富种田经验的老农来进行这个计划。

  去年朱见济在某次视察皇庄农田的水稻长势之时,曾经发现过一株高出众稻之上的水稻,在一堆同类中鹤立鸡群,气场不凡。

  他立马相中了这个稻子,感觉自己再一次受到了祖宗点化。

  当时正好是七八月份,在华北之地,普通的水稻还在孕育自己的大米呢,可这株稻子的子实捏上去却已经饱满坚实了。

  朱见济让一个老农过来鉴定一下,得到了“这稻子早熟”的结论。

  为了证明这种早熟性状是否能遗传下去,朱见济便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