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见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立在西域的钉子,当时的意图很明显,一旦西域有变,时机成熟,就要西进,但是西进的拉力太小了。

  胡濙稍微回想了下感慨的说道:“洪武、永乐中,因其土酋内附立以为卫,其地处吾近边,薄于北部,不可概以外国视之。”

  “这是正统五年,英国公张辅听闻关西七卫内迁时,告诉稽戾王的原话,不能以外国视之,应当想办法找回哈密七卫的统治。”

  朱祁钰平静的问道:“稽戾王怎么说?”

  胡濙摇头无奈的说道:“没有,臣的意思是稽戾王留中不发了。”

  “关西七卫的仇杀,其实也是大明故意为之。当初永乐年间大明册封忠顺、忠义二王并封关西,就是为了让他们仇杀,无力扰边。”

  洪武年间打掉了北元的帝王世袭,永乐年间朱棣利用北元诸部在军事、文化、经济、部族等领域的矛盾,将其一分为三,分为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族。

  这种分法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共伐大明。

  在关西设置七卫,并封二王,同样是如此原因。

  朱棣册封了忠顺、忠义王爵,让他们窝里斗,只要斗起来,大明就可以做裁判,做裁判的主要干预手段,就是关西七卫的军事实力。

  只要斗起来,他们就没力气扰边。

  但是正统四年,最后一个关西卫所内迁,标志着大明再无力去做裁判了。

  但是面对失控的关西,稽戾王朱祁镇选择了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这种关门过自己小日子的做法,让朱祁钰眉头紧皱。

  胡濙每次说到正统年间,就是愁眉苦脸、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没办法,他不习惯那样的大明朝。

  他在永乐年间四处做巡抚,他心里有对比。

  胡濙无奈的说道:“正统五年,杨士奇上奏曰,朝廷树立之恩,于先世甚厚,背德不祥,慎毋为人所诳惑也。然竟不悛益通虏,拘留汉人,因而转卖者甚众,使者复暴横至殴死,护行军校边,臣请绝其贡,诏曲贷之。”

  这是一道很奇怪的奏疏,事情发生的背景,和关西七卫有莫大的关系。

  关系七卫内迁之后,忠顺王也好,忠义王也罢,他们发财的目标立刻瞄准了大明人。

  忠顺王和忠义王在不同程度上开始通虏,和瓦剌人眉来眼去。

  哈密二王,开始拘捕出关做买卖和生活的汉民,用绳索串成一个长串的贩卖,如果要入厕,就解开手,所以上厕所在北方一些地区也要解手。

  而且大明派去的使者,被打死了。

  杨士奇给出的处理意见是:断贡,断了忠顺王和忠义王的朝贡!

  十年前的事儿了,杨士奇坟头的树都已经枯了。

  胡濙继续说道:“正统八年,瓦剌攻打哈密,破城,虏走了忠顺王、王母、王妃等人。”

  “忠顺王向大明朝廷告状,稽戾王遣使至瓦剌申饬,瓦剌奴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