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八章 没有人,比朕,更懂抄家!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驴的。

  廷议的事儿很多。

  重开西域,关于西域行都司的若干问题,吵了一年有余,终于接近了尾声,在大明取得了第一次北伐大捷之后,重开西域、西域行都司才完成了实质性的进展。

  工部尚书王卺俯首说道:「工部勘测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工部拿出了一个草案,请陛下预览。」

  草案不过两页,朱祁钰很快便看完了,工部拿出的草案虽然薄但是绝对没有忽悠陛下的意思,极其精简,没有那么多的引经据典,更没有长篇累牍的废话,只说事,方方面面考虑周全。

  「做的很好,可惜,清威王没看到。」朱祁钰略微有些遗憾的说道,这大约是陈懋走的时候唯一的遗憾,没能看到入交趾驰道的方案,更没有看到入交趾驰道通车的那一天。

  朱祁钰将

  手中的草案递给了在一侧听政的太子朱见澄说道:「太子,你拿去,过年时候,让清威王看看。」

  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朱祁钰并没有对朱见澄有任何的不满,不在文华殿、奉天殿这些地方,朱祁钰都叫澄儿,一个太过于聪慧、太过于机敏、太过于有主见的太子,对国朝稳定而言,并不是好事,太子不是那么好当的,在死亡边缘试探的太子,和皇帝的关系是先君臣后父子,这里面的分寸,很难把握。

  朱见澄并没有让朱祁钰有任何不满的地方,这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恰到好处。

  「儿臣遵旨。」朱见澄接过了草案,郑重的放在了自己的夹带里,他逐渐发现了做太子的一些门道,那就是父亲吩咐的事儿一定要做好,父亲没吩咐的事儿,什么都不做,是一种智慧,

  可有些时候,什么都不做,是一种愚蠢。

  当初胡濙告诉朱见澄,什么都不做是一种智慧的时候,朱见澄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他大致明白了一些。

  「陛下,臣年老力微,已经上奏乞骸骨放归依亲,还请陛下恩准。」王卺看陛下很满意这草案,说起了他自己的事儿。

  朱祁钰看了看被朱见澄收起来的草案说道:「王尚书过谦了,朕并不觉得王尚书年老力微,这入交趾驰道之事,还要多仰赖王尚书才是。」

  王卺这入交趾驰道的事儿做的又快又好,哪里有干不动的样子,既然能干得动,那就继续干下去便是。

  「臣..遵旨。」王卺无奈,皇帝不准,他也不能留印去官,陛下既然要他继续做下去,他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俞尚书与户部沈尚书联名上奏的奏议,朕没明白,俞尚书给朕详细说说?"朱祁钰看着俞士悦说起了最近的大明律例修改,纲宪九十六条,减掉了一条,户部下户多了一条。

  俞士悦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看了看才开口说道:「《纲宪事类》是吏治的关键,臣与吏部尚书王尚书沟通,决定削减一条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