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0章 密旨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河破堤后的灾民们,说句心里话,玉柱暂时爱莫能助。

  嗨,就算是老四登基之后,河道上的贪官们都快被杀光了,黄河的洪水依旧不给面子,照样年年破堤。

  归根到底,就是治水的理念和技术太过落后了,让老四无法做到:人定胜天!

  黄河是个啥性质?

  每年海量的泥沙,从黄土高原顺河直下,持续性的淤积在了地势平缓的豫省三府境内。

  根子问题是,疏浚河道,让河床低于城市。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黄土河堤,修的再坚固,也怕管涌。

  打通入豫之路,老四责无旁贷,和玉柱没啥关系。

  既然来了曹县,玉柱索性领着牛泰和吴江,出了客栈的独院,逛到了县城里大街上。

  这个时代的县城,街道两侧的房屋,普遍都是木楼灰瓦的二层小楼。

  以玉柱的眼光,全国的县城,基本上大同小异,街景没啥可看的。

  而且,逛了几店铺之后,玉柱完全没有购物的心思。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货品的价格,都和京城相差甚远。

  说句实在话,小农社会之下,不靠大运河的内陆,商品经济并不繁荣。

  别说是区区县城了,就算是管辖曹县的曹州府(荷泽),也就那个样子罢了。

  逛了一条街后,玉柱找了间还算大气的茶楼,坐进了二楼。

  吴江从怀里掏出大帕子,仔细的擦拭了一遍桌椅,整个过程费时极短,动作却如行云流水,令玉柱十分满意。

  只是,令玉柱感到诧异的是,茶楼的伙计居然端上来了两碟瓜子。

  一碟西瓜子,并不稀奇。另一碟葵瓜子,就极为罕见了。

  玉柱立时来了精神,指着那碟葵瓜子,兴致勃勃的问茶楼的伙计,“这是何物?”

  “不瞒公子您说,此物名唤丈菊子,乃是鄙号特有之物。凡是磕过的客官,就没有不说好的。”

  听伙计这么一介绍,玉柱又涨了见识。

  敢情,清初时期的山东,葵瓜子竟然叫作丈菊子?

  玉柱能中状元,确实下过苦工夫。

  前明的农学家王象晋,在农学专著《群芳谱》里,专门介绍过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

  玉柱嘴馋,以前一直想磕葵瓜子,却一直没寻找到向日葵的踪影。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吴江立即被委以重任,跑去和茶楼的掌柜,商议购买若干向日葵植株的好买卖。

  不管啥时代,在商言商,只要舍得出钱,商人就会心动。

  谈妥了买卖之后,吴江兴冲冲回楼上,却冷不丁的和人家撞了个满怀。

  “怎么走道的?不看路么?瞎撞什么?”那人张嘴就是厉害的数落,一口纯正无比的京片子。

  吴江抬眼一看,情不自禁的揉了揉眼眶,再定神一看,好家伙,这不是京里的老熟人么?

  也是下人当惯了,吴江丝毫没敢犹豫的扎下千去,一边拍袖口,一边恭敬的唤道:“请二……”

  谁料,被撞的那人,竟然抢过了话头,厉声道:“若敢胡言乱语,就挖了你的眼睛,割了你的舌头。”

  (PS:回晚了,又喝多了。吐个槽,你们放假的时候,我的应酬就贼多,很耽误正常码字。)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