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2章 同款的王莽,有么?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五竟然面露难色的说:“老九一直嚷嚷着,想给妃母晋个位分。”

  老七马上就明白了,老五也惦记上,皇考贵妃之位了。

  这就麻烦了呀!

  老七奋力挣扎着,做了最后的努力,低三下四的和老五商量。

  “五哥,你也知道的,因为我的病腿缘故,我妃母一直不受大行皇帝待见……”

  老七说的感人至深,老五毕竟心软,也就点头答应了。

  但是,老九知道后,冷笑道:“五哥,你自己和妃母说去,我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

  毒蛇就是毒蛇,老九一张嘴就扯出了孝顺的大旗当虎皮,把敦厚的老五噎得哑口无言。

  玉柱的姑爸爸,早就是垂帘太后了,他自然不可能参与其中。

  这么一耽搁,册封皇考诸妃的事儿,也就卡住了。

  老五和老七,在私下里商量的事儿,玉柱无从得知。

  但是,玉柱敏感的察觉到,原本待一起办公的老五和老七,居然分开了。

  这才掌权几天啊?

  嘿嘿,比铁还硬的所谓兄弟情,面对利益分配的大事,也会变形啊。

  破碎的友情,就像是摔碎的玻璃一般,即使用胶水粘上了,也不可能恢复原样。

  老五和老七,分也好,合也罢,玉柱全然没所谓。

  说句高屋建瓴的话,玉柱当初在遗诏里设计出母后垂帘,八辅臣辅政的这一套制度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眼前的局面。

  在“唯我独尊”思想的笼罩之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其实是常态。

  所以,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不杀开国功臣的皇帝,屈指可数。

  前明的内阁初创之时,几位大学士都是平等的同僚,并无首辅和次辅之分。

  但是,传统文化熏陶之下,只要是人堆里,就必须分出谁主谁从。

  经过几轮残酷的斗争之后,掌握票拟之权的首辅,脱颖而出。

  玉柱比谁都清楚,老五和老七,此前的抱团,不过是想防备他揽权罢了。

  安答也好,好兄弟也罢,一旦碰到了重大的利益问题,全都会跟着走样。

  郭靖和拖雷,也是安答。但是,铁木真南下侵宋,拖雷就不出兵了么?

  只是,玉柱一直不揽权。老五和老七,找不到斗争的对象,窝里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老五这个人,本性还是宽厚的,也很讲义气。只是,他有个致命的毛病,耳根子软。

  玉柱故意把老九也摆进了辅臣之中,就是看透了老九的秉性。

  实话说,如果不挑事拨非,老九就不是老九了。

  历史上,老四上台之后,一定要先除了老九。这就和汉奸,比倭寇更可恨,大致差不多的逻辑。

  在老四的心目中,老八固然可恨,但是,总出坏主意的老九,必须先行送走。

  玉柱比谁都清楚,他雷霆万钧的定鼎了江山,可把满洲旧勋贵们给吓坏了!

  操莽之徒的谣言,甚嚣尘上,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