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章 与大唐成为近邻惊喜不惊喜?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派随从去倭国一行,仔细考察一下国家的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将其纳入大唐的蕃属国中。

  据说出使他国本来就是内卫的职责,他的顶头上司曾经也出使过另一个大国吐蕃,给那里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变化。

  平心而论,苏我赤兄是很不愿意的,但又不敢拒绝,只能一早屁颠颠地跟来,查看远行东瀛的船只,越看越是心惊。

  这样的舰队如果真的去往倭国,谁人能挡?刚刚弄死侄子登基没几年的大王,恐怕又要被逼死了……

  关键是根据对方所言,这些船只根本不是大唐中最好的,江南造的船更厉害。

  关于这点,郭元振确实没有吹嘘。

  目前所见的这些黄龙船,都是登州制造的,也就是后世的山东烟台蓬莱县,从那里造船,上了船往东就是辽东半岛,图的是方便快捷。

  而大唐最具技术含量的造船中心,还是在江南。

  比如位于长江口的扬州,水运发达,是著名的造船重镇,当年李世民征伐高丽之前,就令江南十二州工匠,在扬州造大海船数百艘。

  不仅是沿海,内陆也有不少,又如如今的江南道吉州,后世的江西吉安,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船的记录,其次的明州和温州,也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遍水平,大唐由于兼顾南北两朝的战争红利,造船业真的特别发达,根据《渊鉴类函》介绍,唐时曾在关中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舟船博览活动,“每舟署其郡,以所产暴陈其上”,“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关中人不识连樯挟橹,观者骇异”。

  关中人都感到惊骇,就别提这些周边小国了,苏我赤兄一路哆哆嗦嗦地跟着,很快来到码头的另一侧,内卫已经开始往一艘大船上运送货物了。

  郭元振停下,欣赏着这艘造型奇特的船:“这就是江南造的海鹘船,最醒目的特点,就是舷上左右的浮板,如同鹘之翅,以助船之风,到时候哪怕遇到了怒浪狂风,也能减少侧倾。”

  这种海鹘船确实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科技,类似舷侧防浪板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船舶抗风浪的摇摆性,不过郭元振也是个外行,其实相较于外国船只,这里最有优势的不是海鹘,而是下面的水密隔舱技术。

  海鹘船下面就有九个水密隔舱,这种从南朝时就开始出现的技术,到了如今完全应用于船体上,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由底部、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构成,当船舶遭遇撞击,部分船舱破损进水时,其他尚未波及的水密隔舱,可以继续为船舶提供浮力,减缓船只立即下沉的风险。

  不夸张地说,水密舱室的安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对人类造船文明的巨大贡献,与指南针一起,开辟了世界远洋航海的新纪元,然后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