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4章 看看这盛世吧,正如你我所愿!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书是考翻译,需要专门解释古书中字句的意义。

  在李彦看来,这类科目的人才更有专业性,对于基层治理的贡献也大,偏偏被极度轻视,之前朝廷每年选录的,只有个位数倒还罢了,所担任的也都是最低级的八九品官吏,根本看不到升迁前途。

  除非真的是没有出头念想,只想混个一官半职躺平,否则但凡有些志向的人,都不会去考那类杂科。

  而李彦没指望变动一个政策,就能改变鄙视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旦歧视产生了,想要消除是千难万难,在这个世道,进士就是比明经高贵,明经就是比明法、明算、明书高贵许多。

  没关系,既然现阶段不能并列,那就干脆分清楚主次。

  从今年开始,进士科和明经科是主科,通过后可以获得选人资格,明法、明算、明书为副科,通过后可以获得学业证书,不仅提升科举排名,在吏部铨选时还能得到优先资格。

  政策一公布,以前无人问津的三科,马上被学子们捡了起来。

  这群从各州县里面卷出来的,从来就不怕多学,而考试的火热,自然会让这些科目兴盛,从而带动潮流。

  后面对待匠人,李彦也构思出类似的方式,反正只要跟当官相关,并且不是强硬的灌输,地位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正想着大局,后面传来呼唤声:“李元芳!”

  现在敢这样喊他的人没几个,李彦听得反倒挺自在,转过身来:“贾士林!”

  贾思博身材依旧削瘦,带着另一位学子来到面前行礼:“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备考,倒是还没感谢你给予我参加科举,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彦摇头道:“你误会了,一切都是陛下的决意,你到底是情有可原,罪无可赦,还是罪无可赦,情有可原,最后还要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进士。”

  无论是找到杨思俭的儿子,一举摧毁了对方的希望,还是后来当机立断请婉儿入宫面圣,将政变风波降低到最少,贾思博在最关键时刻的出谋划策,都立下大功。

  按理来说,这份功劳足以赎罪,毕竟当年他的计划并未成功,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破绽被李彦抓住,然后连带着手下连根拔起。

  但李弘权衡之后,并没有轻易宽赦昔年的罪过,而是让贾思博参加新科科举。

  如果他能一举考上进士,就证明当年确实得到不公的对待,那就将功折罪,得以赦免,如果他考不上,依旧以叛国罪论处。

  李彦对此是欣慰的,李弘的政治手段越来越高明了。

  贾思博之前的悲剧,究其根本还是世家特权的压迫,如今李弘不断用公理人心,去压制世家的同时,尽可能地挖掘寒门人才,却又牢牢把握着尺度,不似武周那般泥沙俱下,只要是愿意向圣人效忠的,无论好坏一味收罗。

  这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