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屈千年的英雄,被断章取义的廉台之战_重生之冉魏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目前网上流传的各种或者史评中,廉台之战的起因几乎都被描述为冉闵刚愎自用自不量力,不顾众寡悬殊的不利形势,拒绝部将们劝他暂时避战的忠言,愚蠢简单地立刻冲上去与鲜卑军硬打硬拼,以至兵败被杀。但是当我们细察《资治通鉴》和《晋书》等原始史料相关记载,却发现这些说法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并有诸多断章取义、言过其实之处。因而笔者通过对《晋书》《资治通鉴》等各权威正史的研究,同时参考了他人的某些考证成果,对廉台之战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1,冉闵在此战中是否“勇而无谋”?

  很多人都认为:“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但事实上冉闵事先对廉台之战还是有一定战略谋划的,并非有勇无谋:“俊遣慕容恪及相国封弈讨冉闵于安喜,慕容垂讨段勤于绎幕,俊如中山,为二军声势。闵惧,奔于常山,恪追及于泒水。”(《晋书·慕容俊载记》),“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闵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台。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资治通鉴·卷九十九》),可见《资治通鉴》和《晋书》的相关记载都表明,由于冉闵不听部下劝谏执意上前迎战,致使燕魏两军曾在安喜交战,换言之,冉闵的这个“主动迎战”其实指的是安喜之战,并非廉台之战,结果慕容恪被连续多次击败,但冉闵步兵难以追上燕军骑兵打歼灭战,故未有决定性战果,这时燕王慕容俊又率军南下,进驻中山,“为二军声势”,准备增援慕容恪,形势变得对冉闵不利,冉闵闻讯大惊,方才改变了在安喜决战的蛮干打算,而修改作战计划向常山方向南撤,决意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燕军引向廉台的临水与多丛林地带交战,企图利用那里的有利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相对劣势的步卒击败鲜卑铁骑,只可惜冉闵自以为得计,却不慎一招棋差,满盘皆输。而某些网文则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一点,有的则把“撤退到廉台”也曲解成“执意迎战”,但撤退本身就是“躲避”,即“避其锋芒”,与“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的拒绝撤退相互矛盾,合理的解释便是,冉闵的“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指的是安喜之战,而非人们通常所误解的廉台之战。

  再例如《读史方舆·卷十四·北直五》也记载:“常山城府西南十八里,本汉九门县地。晋永和中,慕容隽攻冉闵,筑垒于此,曰安乐垒。后燕时,亦为戍守处。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城,望安乐垒而美之,因移郡治焉。”,对此某篇文章的论述则为:“公元350年,一代枭雄冉闵据邺城,杀后赵皇室,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