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4章以退为进_重生之冉魏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面对冉明的询问,王猛没有立即回答,他用筷子连续夹了四五颗盐黄豆,丢进嘴里,半晌又浅饮了一口白酒。王猛好像没有听到冉明的询问,喝尽杯中酒,居然向后一仰,闭着眼睛小睡起来!

  面对王猛如此“无礼”的行为,冉明并没有生气。他只是王猛只是一个务实的人,相反绝非那种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狂士。平行的历史上,王猛在桓温第一次北伐时,与桓温相遇。捉虱谈天下,从此名声雀起。

  当然,王猛是一个老谋成国的谋士。他只所以没有跟随桓温回东晋,建功立业。绝非《晋书》中王猛看出了桓温的不臣之心,不愿意担负背晋的骂名。想来尤为可笑,王猛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居然投奔氐人苻坚,也绝非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冉明静静的等着王猛的回答。

  而王猛则是闭上眼睛,沉吟不语。虽然表面上王猛像睡着一样,实际上他的脑袋像闪电一样飞快的运转着!

  自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士族则把儒学学术思想,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自从陈群推出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寒门与士族之间就树立了一个鸿沟。

  王猛不是单纯的儒士,而是一个寒门法家学者。儒学是士族的合法外衣,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永固,就与王猛这种寒门法家思想的人格格不入。历史上冉闵正是因为有了劫富济贫,对欺压百姓,为虎作伥的士族采取了淡漠的处理方式!冉闵和冉明一样重用寒门法家人物,结果自然的受到了北方士族不遗余力地破坏冉闵政权的合法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在《论语子路》这一观点,成了儒家学者对待合法性的合理依据!如果按照平行的历史上,冉闵则是顾忌士族也是汉人的观点,对反对他的汉人士族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这样以来,冉闵的好心被当成了软弱,结果强大一时的冉魏,七州一下子先后全部叛变了!在这个时空,冉明告诉了冉闵,要恩威并施。他诛清河崔氏崔通一支,将崔通满门一下子杀光灭净。这样以来,这些士族终于意识到了,冉闵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士族门阀对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忠诚可言,他们都秉承着一个有奶便是娘的观点,见识到了冉闵的强硬手段,面对冉闵的利益拉拢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所谓合法性,也就是敢指责他不合法的人一律诛杀,没有人反对,他自然就合法了。

  现在魏国不用冉闵操心他的魏国的合法性,那些投靠冉闵的士族儒士就开始为冉魏的合法性寻找依据!并且利用士族掌握文化、舆论的优势,开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