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1)、接头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开了高密县城,赵德昭他们一行人花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才算是从那个破旧的小码头渡过了胶水河。

  赵德昭就这么在河边干等了许久,无聊之下做了两根鱼竿,和翠儿钓了一天的鱼。

  老话说得好,秋冬鱼难钓。

  干耗了一整天的功夫,赵德昭和翠儿都是空手而归的,急的赵德昭都想搞个什么东西来抽水了。

  不能惯着!

  这一天的枯燥钓鱼体验,彷佛是为接下来的旅程开了个头。

  从那以后,旅程就变得越来越单调且枯燥起来。

  一连十几天的旅途下来,让赵徳昭清楚的见识到了在当前这个年代,胶东半岛到底荒凉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十多天的时间,他们走了数百里的路途。然而这一路上他们只看到了两个勉强能被称之为城镇的地方。

  剩下的大多都是一些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别说是什么旅客行商了,就连村民都看不到两个。

  原始美丽的自然风光虽然初看起来挺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看的多了,就没什么意思了。

  余下的,就只有初冬时节的那一抹枯寂和荒凉。

  赵德昭他们这一支队伍就在这片孤寂的荒地上,硬生生的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这导致队伍的行进速度可以说是慢的感人,一天下来最多也就能走个二三十里地的样子。

  然而这样的速度,都是在黄建辉他们对于路线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

  要换成那些没有走过这边,不认识路的,只怕兜兜转转的就不知道绕到哪里去了。

  如此又过了好几天,一直到了十月底的时候,黄建辉才来通知赵德昭说,队伍已经出了密州,到了海州的地界了。

  他们现在已经到了海州下辖的怀仁县境内,距离海州城还有一段路途。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盐产地之一,海州这里的繁华程度自然不是胶东半岛所能比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交通方面就比胶东那边要强得多,没用多久黄建辉就找到了一条平整的大道,队伍的行进速度一下就上去了。

  按黄建辉的预计,他们最多只要三天就能抵达海州城。

  赵德昭点了点头,顺口褒奖了黄建辉几句。

  这一路走来,黄建辉和高元林都表现的很尽心尽力,赵德昭这人也没有无事生非的坏毛病。

  人家事情做得好,他便不会吝啬给上一些好处。

  而黄建辉也表现的对此很受用,至于里面有几分真心,赵德昭没兴趣去考究。

  人心这东西,越琢磨越湖涂。

  当商队进入了海州地界以后,黄建辉就安排了几个人骑着马先行一步,去海州那边联系买家前来接应一番。

  不然他们这么大一支队伍,走在大路上未免太扎眼了点,很容易受到地方驻军的拦截盘查。

  虽说他们手上有赵德昭开具的文书,但是这年头,出了自家地盘,还有几个人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