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初级阶段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赵德昭所提出的三五年短期计划,包括常孟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有些夸张了。

  建立城镇,兴修水师营寨,哪一样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事情。

  只凭眼前的来登,三五年间能做到赵德昭所说的三件事中的一件就不错了。

  至于说把这三件事都落到实处,大家都觉得有些太过于困难了。

  周俊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殿下,来登两州地处偏远,人口稀缺,想要做到殿下所说的,实在太难了,除非是推行强役重税。”

  “只不过这样的话怕是会引起民怨沸腾,于殿下名声不利。”

  常孟也接话道:

  “是啊,殿下还请慎重,急功近利的话,后患无穷啊。”

  赵德昭点头道: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我不是要一下子就搞多大,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咱们先定个目标,然后在拆分成一个个的阶段,一步步的来,懂了吗?”

  常孟这才松了口气,问道:

  “那这个阶段,又是怎么个分法呢?”

  赵德昭指了指地图上的胶水河出海口,说道:

  “简单,就拿这个中转站为例,咱们可以先规划好将来的镇子雏形,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都先安排好。”

  “接下来,我们可以先建立起一些简易的核心功能区,先让他能够运转起来,这可以被看作是最初的一个阶段。”

  “然后,我们再想办法把剩下的地方给一点点补齐全了,每补齐一部分就是一个阶段。”

  “虽说我们不能直接一次性的将城镇建设好,但是我们要提前做好这里将要建起一座城镇的准备。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那种建了又拆的不必要浪费。”

  可以说,除了常孟、周俊、高元林、黄建辉几个脑子比较灵活,见识也相对广博的家伙听懂了赵德昭的话之外,其他几个都是听得一脸懵比。

  搞明白了赵德昭的意图之后,常孟他们几个便开始讨论起了赵德昭所说的阶段划分方面的内容。

  入海口中转站的大概划分赵德昭已经给他们打好了一个样,像是商路以及水师营寨的阶段划分就不需要赵德昭再去多说什么了。

  经商方面的事情,高元林要更为擅长,所以关于商路的规划方面,高元林有着极高的发言权。

  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时代里,经济生产活动都有着极大的地域局限性。

  因为要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流通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所以古时候的大城市大都有着一套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且完整的生产体系,能够维持城市及周围地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即使不和外界交流,也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障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

  只不过因为每个地方的条件不同,这些自身的,以作坊为主的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东西的品质,必然是参差不齐的。

  除了一些特别优异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