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45章弯道超车_我在良渚当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超出一个家庭耕作能力的极限。

  一个正常的家庭,最少两个劳力还是有的。

  实际上限制劳力耕种水田的极限,原因在于水稻的时节性。

  难就难在插秧和收割。

  劳动量一下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没有办法错开。

  而种植水稻的其他阶段,需要的劳力不是很多。

  那时候闲的时间可不少。

  那么种麻种豆种蔬菜,就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可行的。

  种麻是为了织布。

  种豆是为了榨油,也可以做食物。

  种蔬菜,也是食物,蔬菜是主粮之外很大的补充。

  食物的结构也是一种安全的结构,不至于水稻歉收,就要逃荒。

  再将养猪,养鸡发展起来,还有鸭和鹅。

  吃穿住不愁,那就是小康社会啊。

  完美!

  确定好了开垦的数量,还有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

  水牛,现在部落有100多头,均摊下来,20人共一头牛,也就是四户共一头牛……

  这似乎有点不够啊。

  必须寻找新的野牛群,再抓捕一些回来。

  40亩田,还是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耕完,做不到啊!

  幸好的是,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水稻可以生长的时间很长,不需要像后世那样搞双抢,时间上会充裕很多。

  但牛还是要抓的,牛可以发挥的作用不止是耕田。

  自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时间上不需要那么紧迫罢了。

  而犁耙耖,每一个家庭配备上一套,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无非是早晚的问题。

  剩下的斧头镰刀等等工具就更不是问题。

  而实际上,炼铜作坊和木工作坊早就将这些所需的生产资料准备好了。

  这样,就算是将耕种所需的生产资料都配备齐了。

  当然,这些生产资料是不会分配到每个家庭手中的。

  目前还没有进行到分田到户这个阶段。

  只会作为集体财产,分配到邻,由邻长进行管理和调配。

  总的来说,这一整套制度有好有坏。

  一个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不会导致人力闲置和浪费。

  二个好处是极大地促进了部落之间的交流,可以大大加快融合的速度。

  光是这一条好处,便值得做了。

  当部落融合完毕,以部落的体量,再去融合其他的小部落,那速度便快的多,部落的发展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将周围的部落人口吞噬一空。

  叶青的初级目标,也就能够实现了。

  三个好处是能够极大的削弱氏族的影响,直至消除氏族的存在。

  让社会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直接跳级,越过奴隶社会,越过封建社会。

  这就是叶青一直想要的弯道超车。

  有着自己穿越带来的生产技术,社会发展的过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再重新去经历一遍。

  奴隶社会的作用是啥?

  说到底,唯一的作用不就是提高生产力吗?

  自己的技术,完全就弥补了这一点,甚至超过。

  所以,奴隶社会……PASS!

  封建社会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是技术大发展吗?

  不是。

  技术方面,秦朝到清朝,2000年时间,几乎是原地踏步,某些方面甚至还在倒退。

  那么封建社会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是人口大发展!

  是名族大融合!

  这个叶青正在做。

  他聚集大量人口,就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然后供养足够的脱产人员,让这些人员进行医疗、教育、文化、科学……等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便进入了良性循环。

  至于坏处,懂的都懂……

  但坏处的产生,时间上也没有那么快。

  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的。

  等到弊端开始出现的时候,部落的各方面也已经发展了起来,完全可以进行改造嘛。

  叶青知道弊端的存在,自然会提前做准备。

  这就是穿越者见识的作用了。

  这样一来,坏处和好处比,就不值一提。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