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四十八章 商人的嗅觉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多了,就容易出岔子。

  北平营造新都,大多采取的是绩效制,只要不是关联着几个工序,通常会给出一个月的量,一组匠人与民工自行安排作业计划。

  这种方式,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保障了大部分工序稳健推进。但这也带来一个麻烦,匠人与民力花了二十七天干完活,剩下三天就可以休息,休息时候就容易外出闲逛,外出闲逛,就容易喝酒,一喝酒就容易出事……

  据陈木说,在今年七月二十日时,有匠人、民工十二人,深夜闯入一户移民百姓之家,不仅打了人家男人,还侮辱了人家的妻女,妻女不堪其辱,跳河自杀了。

  宛平知县孙儒大发雷霆,想要治罪匠人与民工,可人抓了之后,又被北平按察使司的官员给提走,并说匠人与民工紧张,处置他们必然影响新都营造。

  朱允炆听闻之后愤怒不已,如此大事,事关两条人命,一户之事,竟也有官员敢瞒报,还拿新都营造作为免死铁券?

  「刘长阁,北平安全局都是做什么吃的,如此大事都不报?」

  朱允炆看向门口的刘长阁,愤然发问。

  刘长阁有些愁苦,北平安全局还不到千人,即要盯着数十万匠人、民工,还要盯着各级官吏,审查各项账目,调查工钱发放,还需要分出一批人去盯着天津港,地方上的事又能分出多少精力去调查。

  何况这种事还有人在压,安全局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什么事都调查得到。

  「臣这就派人去查。」

  刘长阁低头。

  朱允炆摆手:「派人告知宋正臣,这件事由他全权负责,调查出来一个,处理一个,不管匠人是什么身份,不管压制这件事的是什么官员,朕给他一次越级办事的权利!另外告诉姚广孝、陈迪、张昺等人,管理不好匠人与百姓,如何能营造好新都?朕不希望新都之下,都是民血民泪,是民骨!」

  「领命。」

  刘长阁应下,安排人去北平。

  陈木、崔娘很是感激,许多官员都不敢发声,一顶耽误「国之重事」的帽子扣下来,没几个人的脑袋能戴得住。

  「听闻孙知县写过奏折……」

  陈树嘀咕了一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陈木、崔娘都紧张起来,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你这不是指责朱允炆收到消息了还不办事吗?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内阁可有此事奏报?」

  杨士奇严肃地保证:「绝对没有。」

  朱允炆眯着眼,严厉地下令:「查,自通政司查起,然后查查宛平县,看看孙儒到底有没有写奏折,是谁把给朕的奏折给截留了!」

  杨士奇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奏折文书乃是皇帝控制地方官员的重要工具,如果奏折都被人随便阻拦,扣押,截留,那就意味着朝廷与地方的联系被割裂,意味着地方无法上报天听,朝廷无法真正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